2015年5月9日,俄羅斯紅場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的閱兵式上。俄羅斯研制了十幾年的2S35“聯盟”SV自行火炮終于正式亮相了。雖然2S35“聯盟”SV自行火炮不像T-14“艦隊”主戰坦克那樣耀眼,但也絕對是實力擔當。 雙管火炮與單管火炮方案,二選一21世紀初,俄羅斯經濟好轉,于是重新啟動了之前束之高閣的未來自行火炮的研制工作。之后經過幾年研制,俄羅斯確立兩種方案,打算二選一。一種是,152毫米雙管未來多功能戰斗模塊方案;另一種是,在“紅鋯石”自行火炮底盤上的單管火炮方案。根據對比分析的結果,由于單管方案擁有更高的可靠性、更好的工藝性和更低的價格,俄羅斯最后決定放棄雙管方案。方案確定后,俄羅斯與于2006年啟動的“聯盟”SV試驗設計工作。 全自動裝填無人炮塔,火力強,射程遠,信息化水平高2S35“聯盟”SV自行火炮的武器被布置在車體中部,可360度旋轉炮塔內。射擊操作全自動化。該火炮在車內完全無乘員的情況下也可以執行作戰任務并進行遙控操作。 主要武器:為一門52倍徑的152毫米2A88榴彈炮。火炮裝填為分裝式,采用模塊化發射裝藥。在車載計算機的控制下,可自動進行彈種選擇以及發射裝藥模塊組合。同時采用微波點火系統實現發射。(微波點火可確保所有裝藥同時而非依次引燃。這使得其能夠獲得最佳的火藥燃速、更快的火藥氣體壓力積聚,并最終增大射程和提高炮彈初速) 2S35自行火炮車載彈藥基數為70發。彈藥種類包含:殺傷爆破彈、底部排氣殺傷爆破彈,以及制導炮彈;在必要時可發射包括照明彈、煙幕彈、燃燒彈在內的特種彈。 發射殺傷爆破彈的最大射程為40千米,發射底部排氣殺傷爆破彈的最大射程為70千米。能夠在500米的距離上進行高精度直瞄射擊。同時該炮還具有“多發彈同時彈著”能力,同一輛自行火炮按不同飛行軌跡發射的多發彈能夠同時彈著。 輔助武器為裝備12.7毫米6P49“繩”機槍的6S21遙控戰斗模塊。 2S35“聯盟”SV自行火炮集成到了統一的戰術環節指揮系統,使得其能夠通過數字通信通路接收目標指示(來自指揮站、戰斗車輛、協作分隊自行火炮、無人駕駛飛行器等)、,實現晝夜間24小時地形觀察和目標探測、完成射擊裝置的自主計算以及進行實時校炮。 整車布局合理,動力充沛“聯盟”SV自行火炮采用T-90主戰坦克的底盤,配備無人炮塔。戰車分為駕駛艙、戰斗艙和動力傳動艙3個艙室,戰斗全重55噸。由于采用了無人炮塔和自動裝填機構,“聯盟”SV的乘員數量得到了大幅縮減,僅憑兩人就能完全控制裝彈、瞄準和射擊。乘員2人均位于駕駛艙內,乘員和戰斗艙用裝甲隔板分隔,從而大大提高了其在戰場環境下的生存能力。2S35自行火炮的外廓尺寸-質量特性使其能夠用伊爾-76、安-22和安-24型軍用運輸機進行空運。 裝有一臺1000馬力的V-92S2柴油發動機可以確保良好的戰術機動性,最大公路行程500千米。同時懸掛鎖止系統可確保在射擊時無需使用輔助支架和助鋤就可獲得較高的射擊精度。 新型彈藥補給車,大幅提高連續作戰能力2S35自行火炮彈藥的補彈過程也實現了自動化。這是由于在自行火炮系統中引入了2F66-1裝甲彈藥補給車,該車裝備有自動補彈系統,可使乘員在不超過15分鐘的時間內將需要的所有彈藥補彈上車。大大減少了火炮補彈人員以及時間,確保了炮兵分隊的自給能力和高機動性。 防護能力2S35自行火炮的車體和炮塔由軋制裝甲鋼板整體焊接而成,能夠可靠防御輕武器火力及彈片的攻擊。備有可減弱車輛信號特征的煙幕施放系統,由12具煙幕彈發射裝置組成的發射系統安裝在炮塔頂部和前部。此外2S35自行火炮還具備三防系統。 繼承蘇俄武器傳統,耐低溫俄羅斯生產的任何一種武器裝備能夠在-50攝氏度以下的極限低溫條件下使用。而其他國家,包括北約的所有國家規定的極限低溫均為不低于-30攝氏度,這一溫度極限對于非洲任何地方的勘探作業以及中歐的戰爭是完全足夠的。但對于俄羅斯,特別是俄羅斯北部地區來說,這一使用溫度下限明顯是不夠的。 目前,更具俄羅斯的計劃,2S35“聯盟”SV自行火炮將裝備俄羅斯武裝部隊。取代部隊現役的152毫米的2S3“金合歡”和2S19“姆斯塔”S自行火炮,以及152毫米2S5“紅鋯石”自行火炮。成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俄羅斯陸軍主要的火力支援武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