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捉龍,西山獵鷹。拳本無言,因拳顯道。什么是道,處處合理,有關鍵,無實體,既宏觀又抽象,放之四海而皆準。練拳不懸乎,他能,你也能,同樣下功夫,就看得不得法。知一勁,知一切勁。先練什么勁,基礎勁?;A什么勁,整勁。不問如何打拳,就問如何練勁。拳法是指導,身體是工具。一口針,三尺線。認準了點,點在關節。明晰線路,要知道怎么走,就是勁路。不存在巧合,也沒有運氣,先明確目的,然后展開。南方水闊,北地風多。南北拳,都是武術。洪拳,蔡李佛,戳腳,通背,等等都是。都是拳,都得有核心。核心都在腰腹,誰也跑不了,練法不同罷了。基本功,就是核心秘技。有了根基,再求提高,就畫龍點睛了。點睛之筆,不是核心功法,它只對高手有用。基本功有用,得法以后,單純反復就見功效。能開一寸,日后必開一丈。合住一寸,來年必整一層。

人有三德,仁,義,信。拳有三勢,一要氣勢,二要膽勢,三要身勢。有了這三勢,即使功不足,勇要先出來,勢就是氣。古時,崇尚槍學,即長槍一類的功夫。練武的,不會玩兒槍,總有些虧欠。因為槍勁,最貼近拳勁。槍勁里含著,放長螺旋,擰絞鉆翻,整合彈抖,都是主勁。古時大槍,至少一丈八,直徑也粗,后根滿把攥,一虎另三指,意思是,虎口握固后把,食指與拇指相對,中間尚空三指。槍與拳相通,運勁不離腰,脊柱似大龍。摘了槍頭,就是大桿子,是一個事兒。二棒子,也叫太極尺,約35厘米,粗細不一,也有彎把的,練擒拿用。太極尺,古傳有九法,拐,扣,擰,扭,抱,攥,云,另有兩法失傳,已不可考。太極尺,練擰絞臂力,更很關鍵的,以尺練身,練的是核心力量,這是方便。何為方便,直接有效,專攻核心。尺有所短,丈有所長。知道怎么玩了,懂了怎么練,才能了然不惑。

肩是肩,膀是膀。肩,肩軸與胛骨,連帶鎖骨。膀是肱骨上端,再加三角肌。肩是膀的根,活肩目的,是膀子靈活,角度多變。扣肩目的,拉膀沉肘。膀與肩,是個連動體,合稱肩膀。運腰換膀。練個小東西,抱混元樁,首先是骨盆正定,不許動。手臂抱圓,身體放松,箍臀。左擰腰,右臂向前去,拉抻右肩胛。右擰腰,左臂向前去,右臂回來,拉抻左肩胛,如此反復。這個東西,練腰與膀互動關系,不用勁,頻率要輕快,兩個膀子調換,好像樹下蹭背,小小的蹭著,身心愉快,突然放個長的,力道猛的甩出去,再彈回來。多體會腰腹松彈,與后背來的力。用意調控,肩背放松,肩胛帶著膀子,輕松愉快,偶然給幾個發力,試試成色,隨即放松,接著蹭背。下盤不要晃,臀肌箍住,上體放松。調動勁時,多留意肘,發力時,先把肘尖遞出去,再開背抖手。公眾號太極浮屠。這樣訓練彈性力,效果會更好。
原創武學文章,公眾號太極浮屠,感謝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