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初學者在購買相機時,參數傳感器一欄有的是“全畫幅”,有的是“APS-C畫幅”。比如:EF-S 18-55mm f/3.5-5.6 IS II鏡頭的等效焦距為29-88mm。那么,“全畫幅”和“APS-C畫幅”的區別是什么呢,“等效焦距”又是指什么?下面將為大家詳細解答。 一、畫幅 膠片時代相機成像是通過膠片來成像的,而在數碼時代相機成像是通過感光元件來成像的。正如膠卷有很多種尺寸一樣,數碼時代相機畫幅指的是不同相機感光器面積的大小。相機傳感器面積由大至小主要分為中畫幅、全畫幅、APS-C畫幅、M4/3畫幅、1英寸畫幅等等。 44×33mm中畫幅相機,如:哈蘇X1D-50C、賓得645Z、富士GFX 50R。 全畫幅相機:目前大部分相機廠商如佳能、尼康、索尼的專業單反、無反相機都屬于全畫幅,如佳能5D Mark IV、尼康D850、索尼A7M3。 APS-C畫幅相機:目前大部分相機廠商如佳能、尼康、索尼的中端、入門相機都屬于APS-C畫幅,如佳能800D、尼康D7500、索尼A6300。 M4/3畫幅相機:如松下G9。 1英寸畫幅相機:大部分卡片相機,如佳能G9 X Mark II、索尼 RX100M6、松下LX10。 二、等效焦距 不同的數碼單反相機使用的圖像感應器大小也各不相同,常見的是APS-C畫幅的圖像感應器。以佳能為例,在使用APS-C畫幅機型時,畫面視角會變窄,相當于在全畫幅機型上安裝約1.6倍焦距鏡頭的視角。 比如在APS-C畫幅相機上安裝約50mm焦距的鏡頭時,即可得到相當于全畫幅相機使用約90mm焦距鏡頭的畫面視角。 由于畫幅種類多,換算為35mm規格時的焦距更易于理解和表述,因此一般會同時標注換算后的焦距。轉化后的焦距就是135等效焦距,也就是等效焦距。 那么等效焦距怎么計算呢?以佳能為例,全畫幅尺寸為36×24mm,勾股定理計算出對角線長度為36^2+24^2的和的平方根約等于43.2,APS-C畫幅尺寸為22.3×14.9mm,對角線長度約等于26.8,43.2/26.8約等于1.6,該常數稱為“轉換系數”。 索尼和尼康的APS-C畫幅的轉換系數都是1.5,松下、OLYMPUS的4/3系統,轉換系數是2。全畫幅相機的轉換系數都是1,即無需轉換。44×33mm中畫幅相機的轉換系數是0.7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