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效霞:以意治病現神奇——提壺揭蓋通小便 原創: 張效霞 從前,有一個男子得了小便不利的毛病,以前請來的大夫,都是用利水藥治療。可是,不但病情沒有緩解,反而越來越嚴重了。 男子因為總是尿不出尿來,腹部脹得難受,家人也跟著著急,到處尋訪名醫。最后,找來了大名醫朱丹溪。 朱丹溪看過之后,發現病人右寸脈頗弦滑,便胸有成竹地說道: “這個病需要用宣肺之法,則小便必會通利,病很快會痊愈。” 朱丹溪不愧為大名醫,照此法用藥之后,果然病人很快痊愈了。 以前給男子治病的大夫們見了,很好奇,便問朱丹溪: “丹溪先生,您這是何道理?” 朱丹溪笑著說: “根據脈象判斷,病人體內應該是有積痰,且在肺。肺為上焦,而膀胱為下焦,上焦與下焦相通,今上焦閉則下焦塞。因此,只要宣肺,開通上焦,則下焦必然自通,而小便得利,病自然也就好了。” 朱丹溪停頓了一下,接著給大家打了個非常形象的比喻,他說道: “這就好像滴水之器,必上竅通而下竅之水方能出焉——提壺揭蓋也。” 大家聽了,頻頻點頭,都非常佩服朱丹溪的醫術。
中醫解讀
在這個故事中,朱丹溪所用“提壺揭蓋”之法,不僅是一種獨特的中醫治病方法,更是一個精彩的比喻。茶壺的壺蓋上都有個小氣孔,如果小孔被塞住,則茶壺內的水就倒不出來了,這時把壺蓋打開,就可使水流如注了。中醫認為:在人體內,肺的位置最高,就好像一個蓋子,所以中醫又稱肺為“華蓋”。上面的蓋子塞緊了,上下氣機不通暢,下面的水液也就出不了體外,從而形成水腫、小便不利、甚至大便閉塞之癥。所以只要宣通肺氣,肺氣肅降,氣機通暢,就能使水液通利、二便通順。“提壺揭蓋”法的比喻使得深奧費解的中醫醫理變得通俗易懂,枯燥變得生動,抽象變得具體,教條變得活潑,能夠被廣大老百姓所接受。 “提壺揭蓋”法主要用于某些水腫或尿閉之證,當用常法不效時,可參用宣肺之品,以期起到啟上通下之功。正如朱丹溪在故事中所說的“肺為上焦,膀胱為下焦,上焦與下焦相通,上焦閉則下焦塞。因此,宣肺開通上焦,則下焦必然自通,而小便得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