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課,是有效教學的基本環節,它是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的先決條件。備課不一定能上好課,但是備課不充分肯定不能保障教學質量。很多學校在實施有效教學中,也都注意到了備課對有效教學的重要性,提出了在同年級學科組中加強集體備課的要求。 一、集體備課的現狀1.集體備課技術含量不夠。停留于統一進度、統一教學設計,而對于教材的處理、教學策略的選擇、重難點的突破、學情的分析等重要內容沒有深入探討,對教師個體沒有產生多大影響。 2.缺乏整體意識。集體備課時過分強調課時備課,忽視對教材的處理和整合。 3.強調“備教材、備學生、備學法”,忽略備理論、備生活。 4.過分強調“高度統一”.有些學校要求集體備課做到“六統一”:統一認識、統一進度、統一要求、統一教案、統一作業、統一考查,忽略了學生差異。 5.教案檢查過分強調“量”化考核。檢查方法還停留在對備課的書寫認真與否、環節完備與否以及量的要求等形式化的檢查水平上,忽視備課的內質。 6.備課管理制度不健全,甚至根本沒有管理制度,管理還是憑經驗、憑印象。一些學校只在期中期末或上級部門要來視導時才檢查教案,出現一些老師課后補教案的現象,直接導致課堂教學的隨意性,無法保證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7.評價制度不合理。同一備課組的老師之間相互保守,不肯貢獻自己的智慧,教師之間離心離德。 針對以上集體備課中產生的問題,我們開始著力探索“五步式”集體備課。 二、“五步式”集體備課流程“五步式”集體備課的基本流程是:個人初備--集體研討--專業引領--課案生成--個性設計與反思(二次備課),即確定一名主備教師對所教內容重點準備并寫出教學設計,本組其他教師人人準備;主備教師將自己的教學設計提交給大家討論;主備或輔備教師進行點評和指導;主備教師根據討論的意見進行修改形成集體的教學預案;每個教師對集體教案再進行修改,形成個性化的教案,即第二次備課。授課后,寫好教學反思筆記。 三、“五步式”集體備課操作策略1.“五步式”集體備課應樹立四個意識 合作意識。競爭基礎上的合作,合作基礎上的競爭,是現代社會的顯著特征。合作是進行集體備課的前提條件。集體備課時,要建立平等、民主、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氣氛。備課組老師會受相互之間的工作熱情所影響,對每一階段的工作,大家要有所分工,責任要明確。 2.“五步式”集體備課要做到“五備”,并且展示教案和學案的三個功能: “五備”是備課程目標、備教材、備教法、備學法、備練習。備《教學大綱》、《教科書》、《教學參考書》,備課程目標、重點、難點、易錯點、易混點。高中階段還必須備《考試大綱》。明確這部分內容的考點是什么,已經考了哪些,試題的題型、考察的深度、能力要求,如何以知識為載體考查能力和方法,今后可能會怎樣考等。備教學方法。關注如何與學生溝通、交流,如何從教學的“獨白”過渡到“對話”;關注如何指導學生會學,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和思維習慣。 第一,學案的預習功能。學案提前發給學生,追求“實效”.學生明確預習什么,應該達到怎樣的效果;第二,教、學案的載體功能。教、學案是集體智慧的集中體現,是集體備課成果的展示,因此,教、學案必須精心選材,并注意四個原則。邏輯性原則,選材要注重學生的認1層次性原則,教、學案的編寫要兼顧各個層次的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有所得;多樣性原則,教、學案的題型應多樣性,不拘一格,可以有填空、選擇、簡答、實驗設計題、計算題、相關知識點背誦等;“教”、“考”不分離原則,教什么,就考什么。目的明確,針對性強,便于及時反饋信息,了解學生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以采取相應措施。第三,教、學案的復習功能。在使用教、學案過程中,注意學生信息的反饋,不斷地加以反復強化,充分發揮教、學案的復習功能。做到“堂結”、“日清”、“周結”.集體備課的最終成果體現于教案和學案。而如何使用教學案以實現集體備課的最終目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益,進而提高教學質量,就顯得尤其重要。 3.“五步式”集體備課的要求 ①根據集體討論的內容,中心發言人修改備課提綱,充分體現“六統一”:即學校年級內統一教學進度、目標、重點、難點、作業、測試。同時提出改進教學方法的建議。 ②集體備課要做到“三定”,即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 ③只有經過集體備課的內容才能進課堂; ④集體備課必須提前一周,即這周備下周的教學內容或以專題為單位進行集體備課。 ⑤集體備課后,每一位教師必須經過二次備課,才能進課堂。為了使集體備課做到共性與個性的完美融合,我們認真抓好個性設計與反思這個關鍵環節,每位教師拿到集體備課的教案后都要根據自己的個性情況,對集體備課的教案作深入的推敲、斟酌,根據教師自身的體會和特點以及自己班上學生的實際,再備出各具特色的教案。二次備課的方式可以是旁注、圈點,可以是知識點的解說,也可以是一個小教學環節的調整,一個大教學板塊的變動,或者是一個教學步驟的細化。總之,要使教案成為教師教學智慧、教學個性的充分體現。 4.建立三級集體備課管理制度建立學科組、學校、上級教研部門三級管理制度。學校把集體備課作為教師教學行為考核的內容之一,學校、年級組和市教科所共同考評。具體考評方式包括: ①檢查每學期定時上交的備課計劃與學期總結。 ②檢查備課組建立的考勤、活動記錄、任務登記表、集體備課形成的資料、教師教案等。 ③市教科所教研員、學校管理人員不定期參與或抽檢或督查備課活動,考評備課質量,大多數學校將學校領導分配到各備課組,參加備課組的集體備課,確保集體備課的質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