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爭鳴時期,出現了很多思想,大體有:道、法、墨、儒、楊、名、兵、農、雜、陰陽、縱橫、小說、方技等等。我們把這些大流派排出來發現,大部分都是以技術分類。這些個技術,在后來,逐漸融入人民的日常生活當中,不再作為單獨的思想,門派保留。 那么道、墨、楊、儒呢?在戰國時期,有: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的現象,那么為何至今,只剩下道、儒了呢?那么,就不得不提一個社會發展歷程中誕生的產物——宗教。宗教現象是一個歷史范疇的課題,考古學證實,宗教不是與人類社會歷史相伴而生的,其也就必然只是一個階段性的社會現象。 秦國使用法家,實現了大一統,卻證明了實干派是不可以吸粉的,喜歡法家的,三觀一定有問題。儒家空談理論,才應該成為網紅的,才是三觀正確的表現。兵馬俑顯示了秦人的精神面貌被商鞅的“弱民”策略,弱得精神萎靡了,那些法家云粉絲居然不知道。大宋,大明,大清,百姓被儒家的愛民手段,愛得精神朝氣蓬勃啊,儒家云粉絲,都開心得廣而告之了。 儒教徒很自信,日本認同了儒家文化,認同了這一華夏傳承的根,所以也尊衍圣公。如今的宣傳說什么當初二戰時期,日本要滅華夏民族,就是胡說八道,日本都尊了華夏民族的根了,怎么可能會滅華夏民族呢!分明是傳承火種啊,大家應該喜迎王師才對的。華夏民族的儒文化自信,已經征服了日本了。 因此,當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時,人類需要宗教作為管理社會的手段時,宗教自然誕生。當人類不再需要宗教的作用和功能,宗教就會消失。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人類先民的圖騰信仰,圖騰對于人類先民組成的部落來講,這是非常神圣的東西,現在成為遺跡了,只有藝術家和歷史學家對圖騰感興趣。 從歷史可以看出來,一個思想,要想延續,需要滿足兩個條件。1、怪力亂神。把哲學思想與鬼神聯系起來,這樣,利用人類對于未知的存在,或者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的恐懼,使其保存下來。也就是說,讓鬼神成為思想的保護傘,成為宗教。這是從精神方面震懾。2、政教合一。一個思想要想興起,就必須與統治階級相互勾連。統治階級利用宗教作為治理國家的手段,宗教利用統治階級得以延續。也就是說,利用手里的刀槍,維護宗教利益的合法性。這是從肉體方面威懾。而如墨、楊等學說,沒有轉換成宗教的形式,自然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最后并不是說其他的學派就消失了,而是思想融合了。都說漢武帝之后獨尊儒術,但是歷朝歷代法治思想都很重要,形儒實法。不管這個朝代怎么崇尚儒家,一旦背棄法家思想,是無法統治一個國土千里人口數千萬甚至上億的多民族國家的。清代后期就明顯背棄了法家思想,結果顯而易見,改革不能推行,貪污腐敗嚴重(嚴刑酷法只是法家的手段,法家思想的實質是依靠規則和信用的法治,而不是人治),直到現在法家思想仍然在發揮作用。道家思想也進入了儒家思想體系之內,著名崇尚道教的嘉靖帝就把儒道法三種思想融會貫通,朝堂之外控制著明朝的官僚集團。通過術勢平衡,達到無為而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