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工作節奏緊張,人們生活忙碌,能夠在假日抽空運動一下都很難得,一旦有時間做運動、舒展筋骨的時候,就會想要補足平常缺乏的運動量,常見的就是每周進行一次長時間較為劇烈的運動。其實這樣不但不能達到運動健身的效果,對熱量的消耗也很有限,而且還容易造成運動傷害。
運動貴在堅持。我國傳統養生理論主張“身體常使小勞,則可達和暢,外邪難襲”,說明運動要做到長期堅持,才能達到健身的目的。運動健身效果主要是鍛煉痕跡不斷積累的結果。所謂鍛煉痕跡,即運動后留在健身者機體上的良性刺激。若健身時間間隔過長,在鍛煉痕跡消失后才又進行鍛煉,每一次鍛煉都等于從頭開始。因此,只有平時堅持選擇適宜的項目,茶余飯后就地、就近進行適度的鍛煉,才能使鍛煉痕跡像鏈條一樣連接起來,才能真正獲得提高體能、增進健康的效果。 運動要適度。在進行運動鍛煉時,要因人而異,掌握好運動方法、運動量和運動強度,學會運用運動醫學的知識及有關方法進行自我監控。如:注意運動中出現的反應,如果感覺胸悶、心慌、氣喘、呼吸困難等,是運動過量的標志,應當減少運動量;如果運動中出現頭痛、頭暈、惡心、嘔吐、心悸、胸悶、氣短、心律失常等癥狀,要中止運動,到醫院去做檢查;檢測運動中的脈搏變化情況,一般人的心率是每分鐘60~80次,小運動量時每分鐘增10次左右,中等運動量時心率可達每分鐘100次。心率每分鐘達140次時說明運動量過大,一般不宜超過這個數值。尤其是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的人,切不可“逞能”,盲目從事劇烈運動。 ![]() 運動是為了健康和快樂。適度的運動使人精力充沛,心情愉決,食欲增加,睡眠良好,可以增進健康,延年益壽,否則適得其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