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法是臨敵時動作的法則,而功法則是制敵取勝的根本。如果只學會各種手法和腿法,而不重視功法訓練,則拳無勁,腿無力,身法呆板。盡管姿勢美觀、標準,也難免落敗。因此武謗云:“打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說明練功對 習武的重要性。 少林內(nèi)功主練氣,硬功主練力,氣力結(jié)合,內(nèi)外兼修,方能提高武藝。 《少林氣功》云: 少室長燈明四季,禪影伴燈靠真氣。 谷水只能潤肌膚,唯有宗氣維身力。 氣功練成三妙旨,一靜二松三勻細。 靜皆心空獨有一,萬物如石沉海底。 松皆放肌如流沙,血隨氣行緩緩下。 呼吸深投細而勻,長短相等毫不差。 暗勁運氣法暗勁運氣法,就是擺好一定姿勢;將丹田之氣運至手腳部位的內(nèi)功修煉法。 (1)站樁筑基: ①兩腳平行站立,比肩稍寬,雙腿微屈成高樁馬步。上體正直,兩臂合抱撐圓,兩掌置于胸腹前, 相距20厘米左右,似抱球狀。舌輕抵上腭,口齒輕閉,全身放松,精神內(nèi)守,氣沉丹田。(圖142) ②取順腹式呼吸,吸氣時,意想天地精華元氣從指尖和掌心勞宮穴吸進,沿兩臂外側(cè)上行至頭頂百會穴,再向前轉(zhuǎn) 沿任脈下行至丹田。 ③吸盡稍停,轉(zhuǎn)為呼,同時意想丹田之氣上升到膻中穴,再分兩支沿兩臂內(nèi)側(cè)運達雙掌。如此反復練習5 ~ 10分 鐘,再換下勢。 (2)虎掌踏地: 在上勢站樁的基礎上,兩掌塌腕成俯掌,置于身體兩側(cè),臂微屈,掌心朝下,掌指朝前。然后緩緩吸氣入丹田,吸盡之后再從鼻孔呼出,意領(lǐng)氣走,將丹田之氣運達雙掌,并用暗勁用力下按,同時腳趾抓地,提肛實腹,牙齒緊咬,目瞪前方。(圖143)如此反復練習21次。 (3)猛虎推山: 接上勢,兩掌向前平舉,臂略低于肩,塌腕成立掌,指尖與眉平,掌心朝前。呼吸方法同上勢,當氣從丹田運達雙掌時,掌借氣勢,暗勁用力前推。(圖144、 145)如此反復練習21次。 (4)老僧爭鼎: 兩掌從體側(cè)移至腹前,掌心朝上,掌指相對。隨吸氣,兩掌沿胸上提至面前,然后雙臂內(nèi)旋,掌心翻轉(zhuǎn)向上。隨呼氣,將丹田之氣引達雙掌,并暗勁用力上托,猶如托舉重物之勢。(圖146、147、148)如此反復練習 21次。 (5)大鵬展翅: 接上勢,兩掌從上分向兩側(cè)成側(cè)平舉,塌腕成立掌,掌心朝外。呼吸方法同上勢。將丹田之氣運達雙掌時,暗勁用力向左右推山。(圖149)反復練習21次。 然后兩臂下垂于身體兩側(cè)。 (6)飛龍?zhí)阶Γ?/strong> ①接上勢,兩掌腹前交叉,掌心均向里,同時以腰為軸向右擰轉(zhuǎn)。(圖150) ②隨吸氣入丹田,兩臂內(nèi)旋,兩掌心翻轉(zhuǎn)向上并上舉至頭頂。(圖151) ③隨呼氣,以意領(lǐng)氣,將丹田之氣運達雙掌,兩掌分向兩側(cè)直臂劃弧下落,用暗勁摸撐。(圖152、153)當兩臂下落至體兩側(cè)時,上體向左轉(zhuǎn)正。如此左右交替練習,各做7 次。 〔要點〕以上6勢為靜力練習,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運動量由小到大,練習次數(shù)由少到多,不求統(tǒng)一,以身體舒適為度。呼吸自然,吸時身體放松,呼時用力,以意領(lǐng)氣,意氣相隨。暗勁用力時,牙齒緊咬,腳趾抓地,提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