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父愛如山、母愛如水,是說父親的愛,是沉甸甸的,像一座穩重高大的山,永遠庇護著兒女,而母親的愛呢,就像水一樣,無聲無言,卻能浸潤萬物,水為至柔之物,母愛也如水一般柔和,但永不枯竭,最后百川入海,包容一切。 但母愛如此偉大,中國漢字里的“毒”,為什么下面是個母字呢?這就要從“毒”的本意說起了。 01 ▲ 毒的本意 毒可不是一個具有美好含義的字,跟毒相關的詞,如毒品、毒害、中毒……都有不好的寓意,而毒下面是個母字,母又有女性的意思,于是有人望文生義,把毒解釋成最毒婦人心,這顯然是不對的。 實際上,毒是個會意字,上面是屮(chè)字,意思是剛剛長出來的草,《說文解字》中這樣解釋:
這句話中,“厚”是聚集的意思,我們常說陽光毒辣,就是因為陽光聚集照射。艸(cǎo),同草,往往在這里應該理解為到處。所以這句話應該解釋為:害人的毒草到處生長,并且長得很茂盛的樣子。
《說文解字》中,許慎還對毒的古文作了以下解釋:
?(dǔ),意思是厚,加上一把刀,就成了毒,下圖中,左邊為古文“厚”的大篆寫法,右邊為“毒”的大篆寫法:
到了一些古代醫學典籍里,毒通常就是某種有毒草的意思了,再引申一下,毒還有遺憾的意思,而某種特定的環境中(古文),毒有統治的意思:
這句話出自《易經·師卦彖辭》,大意是以正道統治天下,人民就會順從,其中的毒就是統治之意,這大概是毒唯一不具有貶義的解釋了。 但不論怎么解釋,毒都跟母親、母愛沒有一毛錢關系,那為什么毒下面有個“母”字呢? 02 ▲ 毒字的演變 前面《說文解字》中我們提到了“古文毒”這種說法,所謂古文是相對秦始皇統一文字以前來說的,我們知道,秦始皇統一六國后,順便統一了文字,采用小篆為全國通用文字,在這之前的甲骨文、大篆等,就屬于古文了。 由于小篆的書寫彎彎曲曲的特別麻煩,于是就誕生了隸書,可以說是漢字演變歷史上一次重大的轉折,人們終于可以用更加平順的筆畫來寫字了,點橫豎撇捺等基本筆畫,就由此而來,再到后來演變出的行書、楷書、草書以及咱們現今使用的字體,都叫做今文。 毒字下面的母,就是這樣來的,下圖是毒字的變化歷史: 從圖中可以看出,毒字在很長一段時期中,下面都并非“母”字,而是“毋”字,要解釋“毋”(wú)字,又得從《說文解字》中尋根:
簡單翻譯過來就是:毋,使之停止的意思。女字為偏旁,表示女字有奸淫行為。與女有關的字,都用毋字。“毋”是一個象形字,是一個女子整飭衣衫行跪拜禮的樣子,其中兩點,代表女性的性器(乳房),中間加一橫隔斷,是制止的意思。所以“毋”的本意是,不要對女性的敏感地方加以刺激:
喜歡記得來一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