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是典型的形意文字。無論是結構的,還是形象的簡約,給人的美感是其他語言文字無法匹敵的。 在中國的文字中,和“毒”字組成的詞語幾乎都是不好的代名詞,比如“毒害青少年兒童”、“談之色變的梅毒”、“令人生畏的毒藥”等等。然而很多人會有疑惑,按照古人造字的六種方法來看,“毒”字里面卻個著“母”,難道是“母”導致了這一切不好事情的發生嗎? “母”在古代是象形文字,本義指母親,后來也泛指雌性的生物。母愛如此偉大,為何在這個貶義的詞里用“母”來組成?如果真的這么想,那可能就進入一個誤區了。其實“毒”跟“母”半毛錢關系沒有,古人用“毒”字初衷是想要表達苦澀的味道。后來“毒”的意思也只是形容對人有害的草。 《廣雅》中記載:毒,苦也。《說文解字》:毒,厚也。害人之艸,往往而生。 之所以“毒”字里有個“母”字,主要還是得歸結于我國的文字演變過程,起初“毒”下面不是“母”,而是個“毋”字。 毋源于母 人們常說“有奶便是娘”,這其實就是說,作為“母親”的一個重要特征便是“奶”。而“母”字的象形文字也真是栩栩如生表示出了這一形象:遠看“母”字,就像是一個十分溫柔順從的女子,正低著頭,雙手捧著胸,曲膝下跪。然而胸前加了兩點,表示出女子已經袒胸露乳,準備哺育小孩的場景。 《說文解字》:母,牧也。從女,象褱子形。一曰象乳子也。 而“毋”表示禁止的意思,最早出現在戰國時代。特別是到了小篆時期,“毋”跟“母”的區別就是將“母”字中的胸前兩點變成一條線。因此“毋”可以解釋為,女子保護胸脯,不可侵犯的意思。 《說文解字》:毋,止之也。從女,有奸之者。凡毋之屬皆從毋。 既然“毋”代表著禁止,“毒”代表不好,所以兩者有聯系。那為什么“毒”字在演變過程中將“毋”演變成“母”呢?其實這既是歷史文化的使然,更是人之常情。這里便要提到一個詞“母愛”。的確,“母愛”代表著無私奉獻,代表著容忍?!兑捉洝分幸灿谩暗貏堇ぃ竦螺d物”來贊美母愛的無私奉獻,但母愛本身就有“毒”的成分。 為母則剛 母愛之所以偉大,那便是母親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不顧一切。遇到危險時,母親會奮不顧身用她柔弱的肩膀擋在前面。 在古代,一個母親養活一個孩子很不容易,遭到的困難是很難想象的,包括自然災害,野獸甚至戰爭的侵害。沒有一個狠角色的母親很難養活自己的孩子,這里的“毒”是厲害的意思,這個“毒”可以使侵犯者望而生畏。 因此,我們可以理解為最毒的母親,是當你觸犯了她的孩子,她會對你下毒手。為了保護自己的幼仔,母性是最兇猛毒辣的。只有母親對外來侵略者的“毒”,才能保護子女,顯示母親的偉大無私。如果有人刻意傷害自己的孩子,只有母親的保護和報復心理是最為狠毒的。 當然母親的愛本來就是有毒,只在一念之間,過了分就是毒。過分寵溺子女的母愛尤如毒藥一樣貽害無窮。古代的孩子成長大多與母親時間長,從小培養有母親的各方面的有關聯。因為當時的母親幾乎沒有任何知識的積累,只是對孩子從道德上言傳身教,所以那時的孩子的性格對母親相輔相成,等孩子長大成人后都想象其母,毒與善正好相反,一個人毒是歸根于母親影響,“善”下邊有口,也是指母親“口”傳身教了。 此外從生理現象而言,母親懷胎十月,很多疾病由母胎遺傳,那么嬰兒從母胎出世就帶有遺傳疾病,而且這類的遺傳病很難根治,所以也可以稱之為母親之“毒”。 因此,“毒”字造出來的時候跟“母”關系不大,只是后來隨著歷史發展,文字簡化后,母便代替了毋,這也能說明中國造漢字的先人真的太聰明,太偉大了。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從記載傳承文化的文字就可見一斑。漢字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也代表著中華民族的世界觀。作為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生命力最強的文字,每一個漢字都體現了古人非同凡響的智慧,以及輝煌燦爛的文明發展。 文字的生命在生活,是人的創造性賦予了那些符號想象的涵義和豐富的意蘊。。我們今天的人還沒有把中國字的現代美的在新的高度表達出來.從這個角度也可以寫一部漢字史.想象力緯度,精神的家園,一種思維的高度觀照.并不是現實是這樣的,而是人的思維世界是這樣,是人的思維給了漢字的投身射.漢字應該和現代生活,時代節奏,世界潮流更加緊密地聯系起來,在現代政治經濟背景的背景下,在語言學的新潮流下,把她推向一個新的高峰。文字可以表達出很多富有意義的東西,這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創造,因為漢字也是有溫度的,看到他,你會感覺到快樂,也會傷感,他是很奇特又隱蔽的藝術家。學好漢字,可以學做人,學說話,學做事。學好漢字,可以學做人,學說話,學做事。愛好我們的文字吧,學問根深方砥固,功名水到自渠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