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字。一個婦女跪坐著,胸前有一隊乳房,這是母親的象征,本義是“母親”。也做“女性的長輩”(如“祖母”、“伯母”)、“雌性的”(如“母畜”)講。 母,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女”?的胸部位置加兩點指事符號?,表示婦女因生育而發(fā)達(dá)的兩乳。金文?、篆文?承續(xù)甲骨文字形。造字本義:名詞,嬰兒的生育、哺乳者。隸書?有所變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母,牧也。從女,象褱子形。一曰象乳子也。 附二 白話版《說文解字》:母,像養(yǎng)牛一樣哺育子女。字形采用“女”作邊旁,像懷抱孩子的樣子。另一種說法認(rèn)為,“母”的字形像給孩子喂奶的樣子。 “母”的字義引申我評引申線索: 網(wǎng)友總評: 0分 ? “母”的詞匯分類我評詞匯分類: 網(wǎng)友總評: 0分 ①本義,名詞:嬰兒的生育、哺乳者。 母愛 母乳 母親 母體 母權(quán) 母性 母系 母代 / 乳母 母,牧也。從女。象懷子形,一曰,象乳子也?!墩f文》 生曰父曰母,死曰考曰妣?!抖Y記 · 曲禮》 坤為母。晉,受茲介福,于其王母?!兑?· 說卦》 母其中有兩點,象人乳形?!渡n頡篇》 有孫母未出,出入無完裙?!?· 杜甫《石壕吏》 ②名詞:親族中的長輩女性。 / 伯母 姑母 舅母 祖母 ③形容詞:雌性的。 母畜 母蜂 母牛 母老虎 ④名詞:事物的本源。 母本 母樹 母株 母法 母機(jī) 母金 母線 母液 母音 母語 母國 母校 / 字母 以為天下母?!独献印?/p> 中國文字博大精深,根據(jù)讀音和象形可以聯(lián)想到許多相似的文字,比如“母”字,在現(xiàn)在是“母親”的意思。因此很多與母有關(guān)的字詞都含有“母”。但是有一個字包含“母”,卻與母親毫不沾邊,甚至和母親、母愛相差甚遠(yuǎn),這個字就是“毒”,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來看“母”字的誕生,從目前可考的最古老文字中,不難發(fā)現(xiàn),“母”實際上就是一個女性跪坐的姿態(tài)。甲骨文中的“母”特點在于胸口有兩點,代表著哺乳哺育孩子。可以看到隨著不斷演變,“母”字慢慢就成了現(xiàn)在楷書中的樣子,也就是簡體字中的“母”。 后來“母”字的意思得到了延伸,也可以表示雌性的動物,比如母雞、母馬等等。同時在“母愛”的基礎(chǔ)上,被賦予了極深的感情色彩,也演變成了許多專有名詞,比如“母親節(jié)”、“母親河”之類的。 至于“毒”表達(dá)的意思就非常確定,原本是“毒草”的意思,后來衍生為禍害、痛苦等含義。在《說文解字》中記載為:“毒,厚也,害人之草,往往而生。”而在甲骨文中毒字也非常有特點,毒的上半部分是一座山的形狀,下半部分與“母”類似,但是明顯不是“母”字。 這里就出現(xiàn)了一個疑問,簡體字中的“毒”和“母”下半部分一樣,而甲骨文中卻明顯不同,這說明了什么?這就說明,在最早“毒”和“母”就毫無關(guān)聯(lián),而是在后來的演變中,人為將這兩個字同化,那么究竟是在哪一步發(fā)生了變化呢? 可以看到從漢代開始,“毒”的下半部分就已經(jīng)是“母”字,但是如果翻閱古人的書法作品就會發(fā)現(xiàn),“毒”的下面也可以寫作“毋”。比如王獻(xiàn)之在《授衣帖》中的“痛毒難居”,其中的“毒”字下半部分就是“毋”。 其實在古代“毒”的寫法一直都是下面為“毋”,因為毒最初代表的是毒草,上半部分為山,意思是毒草多張在山中,下半部分為毋,則是告誡人們不要去采摘,否則會有生命危險。這一解讀完全符合甲骨文的造字方式,而在《說文解字》中“毒”的結(jié)構(gòu)也是如此。 至于為什么到了近現(xiàn)代的簡體字中,“毒”就變成了現(xiàn)在這個樣子,實際上這還是漢字簡化的問題。在建國后我國為了普及漢字,降低文盲率,從而選擇簡化漢字。將現(xiàn)有的漢字通過簡化,或者再造,使其更適合人們使用。 而簡化漢字的方式之一,就是模仿古人書法中的書寫,特別是楷書和草書,前者因為工整,后者因為方便而受到歡迎。所以一系列的漢字得到了改造,其中“毒”也被簡化,成了如今看到的“毒”字。 但實際上,“毒”和“母”并沒有任何關(guān)系,代表著偉大和母愛的“母”與毒蟲、毒草、狠毒的“毒”字,屬于八竿子打不到一起。 民國名媛郭婉瑩,是上海永安百貨的大小姐,她生于優(yōu)渥,生活卻并不一帆風(fēng)順。 因為一些問題,她的所有資產(chǎn)全部充公,還被下放到農(nóng)村改造。 和孩子們住在只有7平米的小破屋,一覺醒來,孩子們臉上都是冰霜。她撫摸孩子的臉故意說,陽光從破洞照進(jìn)來,好美。 被安排去喂豬、刷馬桶,做最卑賤的活兒,她穿著旗袍,保持最美的姿態(tài)。 因為背石頭,整個肩膀都被磨得血肉模糊,剝凍壞的大白菜,雙手的十指被凍得變形,可她的臉上卻依舊掛著優(yōu)雅的笑容,從不抱怨。 最艱難時,她仍銘記父親的叮囑:人可以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 在貧瘠的日子里,她始終保持一顆熱愛的心。 沒有烤箱,就自制鐵絲網(wǎng)烤餅干;沒有精致的西點,就自己手動烤蛋糕,沒有茶具,用粗碗也可以品下午茶。 母親樂觀的身影,就此成為孩子一生中最美的風(fēng)景。哪怕日后遭遇再多磨難,內(nèi)心也會感到溫暖充盈。 平反后,郭的幾個孩子并沒有因為母親的名氣而成為紈绔子弟。他們追隨母親過著樸實的生活。 郭婉瑩雖然沒有給自己的孩子留下家產(chǎn),卻給了孩子最寶貴的氣節(jié)、品質(zhì)。 媽媽愛打扮,傳遞給孩子的更是一種在逆境中的信念。 真正的美,其實從不是精致的皮囊,而是刻在骨子里面的品格,一個人對生活的態(tài)度。 而一個母親對美的追求,一定會成為孩子未來的運氣。 李鴻章的母親 李氏,是一個外人眼里,非常幸福的清朝女人,出身書香門第,嫁給一位名門進(jìn)士,夫妻恩恩愛愛,更育有六男二女。 但萬沒想到,其中的二兒子,卻是個極叫人不省心的娃,調(diào)皮也就罷了,膽子還賊大,禍常越闖越多,終于有一天,干出件十分出格的事:偷了別人家兩只鴨子,然后燉了后美餐一頓,事后才發(fā)現(xiàn)禍闖大了,成天擔(dān)驚受怕,更還有損友湊熱鬧,勸他自殺謝罪算了。 精神嚴(yán)重緊張的兒子,總算沒鼓起自殺的勇氣,反而找到她坦白,問她我該自殺嗎?她聽后既沒有姑息,更沒有責(zé)打兒子。而是一聲不吭的拉上兒子,下地干活去! 她用行動告訴兒子,犯了錯不可怕,重要的是能不能補(bǔ)救回來。她就這樣帶著兒子干活,到收成的時候,用兒子干活掙到的錢,買來兩只鴨子外加七個鴨蛋,找到苦主賠禮道歉。以兒子多年后的深情回憶說,那一刻真好像有千斤重的石塊,突然從心頭卸了下來,感覺說不出的舒服。 這段童年回憶,成了兒子一生的鼓舞。多年后兒子入仕為官,叱咤近代中國,卻也因多次簽訂賣國條約,而遭受舉國口水。每次兒子都是一樣的解釋:小時候母親說過,丟了東西不可怕,重要的是還回來。咱們中國也是一樣,一定還回來。于是就在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期間,兒子賣力練兵干實業(yè),建立了中國最早的近代軍工體系和近代陸海軍,以自己自嘲說:干了一輩子裱糊匠。 這位裱糊匠,就是李鴻章。他的人生有爭議,功過任評說,無可爭議的只一事:母親的教誨,支持了他洋務(wù)實業(yè)救國的一生,從未放棄。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