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積食,就是小兒吃多了,超過了脾胃所能承受的范圍,損傷脾胃,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癥狀: 1、口臭; 2、大便酸臭難聞; 3、腹脹,腹部不適(大齡兒童可表達),排便后癥狀減輕或消失; 4、厭食,不愿意吃飯,排便后減輕; 5、夜間睡眠不安穩,翻來覆去,踢被子,易出汗; 6、面頰發紅,口唇紅; 7、常伴有咽喉紅腫疼痛、咳嗽等癥狀(感冒未愈者易出現); 8、舌苔厚膩,指紋紅紫等。 小兒積食是每個家中有孩子的家庭,都可能會面對的問題,我們家長平時注意以下幾點,可以預防積食出現,改善積食癥狀: 1、飲食調養:合理搭配飲食結構,減少魚肉等高脂肪、高蛋白飲食和油炸食品攝入量,盡量讓孩子飲食清淡,多攝入蔬菜、水果等; ![]() 2、適量運動:運動可以鍛煉孩子的身體,增強孩子自信心,提高孩子免疫力,加強身體協調性,開發大腦。運動既可以讓孩子擁有健康的體魄,還可以通過鍛煉消耗掉攝入過多的營養和能量,預防肥胖。(飯后1小時不宜過度運動,以防引起闌尾炎。) 3、家中可以常備一些有利于消食的物品,如健胃消食片,大山楂丸、酸奶等; 4、給大家推薦一個消食方:焦山楂10g,焦麥芽10g,焦神曲10g,炒雞內金10g,上方煮水喝。焦山楂可以去肉食之積,焦麥芽和焦神曲可以清谷面之積,炒雞內金可以化瘀消積。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適用這個方子,5歲以下孩子可酌減為5g。 ![]() 5、反復出現積食癥狀,要預防疳證。反復積食通常是脾胃受損傷的表現,因脾胃受傷虛弱,受納腐熟水谷精微之力削弱,導致正常飲食孩子也難以克化。這種情況若不能及時改善,容易形成疳證。疳證表現為瘦弱不堪,毛發黃稀結穗,腹部脹大,四肢纖細,厭食,發育遲緩等癥狀。對于反復的積食,家長一定重視。這里給大家推薦一個健脾助消化的方子:淮山藥10g,蓮子肉10g,茯苓6g,薏苡仁6g,芡實6g,焦山楂6g,焦神曲6g,焦麥芽6g,炒雞內金6g,上方煮水喝。這是清代名醫龔廷賢的消食餅方子,該方補中有消,攻補兼施,既可以調理脾胃虛弱,還可以積食導滯。 6、小兒推拿神助攻:補脾經,清胃經,清大腸經,揉板門,運內八卦,按揉足三里,搓脾胃腧穴等。這些都可以幫助孩子消食健脾。 ![]() 注:該文章轉自中醫外治網 http://www,zywzhi.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