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莢中排淺碧珠,甘欺崖蜜軟欺酥。”說的就是蠶豆。蠶豆是豆類蔬菜中重要的食用豆之一,它營養豐富,含有大量蛋白質、鈣、鉀、鎂、維生素C等,并且氨基酸種類較為齊全,特別是賴氨酸含量豐富。蠶豆既可以炒菜、涼拌,又可以制成各種小食品,是一種大眾所喜愛的食物。 蠶豆色澤翠綠,入口酥綿,鮮嫩清甜。很多人都想一飽口福,但是,在吃蠶豆的時,稍有不慎就會引發蠶豆病。 蠶豆病的病因是什么? 我們俗稱的蠶豆病,其實有一個官方名稱——紅細胞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乏癥,是由于紅細胞內先天缺乏G-6-PD這種酶而引發的遺傳性疾病。 有遺傳缺陷者在食用青鮮蠶豆或接觸蠶豆花粉后皆會發生急性溶血性貧血癥—蠶豆病,致病機制尚未十分明了。 G-6-PD有保護正常紅細胞免遭氧化破壞的作用,新鮮蠶豆是很強的氧化劑,當G-6-PD缺乏時則紅細胞被破壞而致病。 蠶豆病有哪些癥狀? 蠶豆病的發生,有些是因為食用了蠶豆或者蠶豆制品,而有些甚至只是無意間吸入路邊蠶豆花的花粉。 蠶豆病發病急驟、病情輕重并不相同,一般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發熱、貧血以及醬油色尿,一旦發病應及時就醫診治。 幼兒發病率明顯高于成年人,5歲以下兒童占大多數,也會因母親進食蠶豆,通過哺乳使嬰兒發病;同時男性多于女性。 大多患兒在進食新鮮蠶豆后1-2 天內發生溶血,因吸入花粉而發病者,癥狀會在數分鐘內出現。 病情輕者,經過 1-2 天或1周左右,癥狀會逐漸減輕而痊愈;病情危重者可出現神志不清、抽搐、昏迷、少尿,最后無尿而死亡。 蠶豆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 蠶豆病是一種遺傳疾病,目前并無治愈措施,在平時生活中也只能注重預防。 有“蠶豆病”病史者,不能進食蠶豆及其制品(如豆瓣醬),珍珠粉、金銀花、川蓮、牛黃、熊膽等也應避免進食。同時,避免在蠶豆開花、結果或收獲季節去蠶豆地。 可多食食品:多吃新鮮蔬菜和瓜果,如油菜、芹菜、菠菜、黃瓜、番茄、桔、桃等。多吃富含蛋白質食物,如豬肝、瘦肉、青魚等。 不宜服用氧化性藥物,如伯氨喹啉、磺胺類、呋喃類、維生素K3、K4、非那西丁、氨基比林、砜類等。 禁用品少接觸,如樟腦、臭丸、冬青油、顏料、薄荷膏、平安膏、跌打酒等。另外,有些殺蟲劑的噴霧也可以使血液溶解,在使用殺蟲劑噴霧的時候也要格外注意。 如果收藏衣物使用了樟腦丸,穿衣以前要曝曬,因為萘也可引起溶血。 由于蠶豆病具有遺傳傾向,做到及時診斷也十分重要。現在G-6-PD缺乏癥已成為新生兒篩查的項目之一,尤其是家族中已出現病例,必須引起重視,新生兒更應盡早做篩查。 3歲以內的孩子,初次吃新鮮蠶豆一定要慎重。家長要注意觀察孩子食用后的反應,如有不適,盡快送醫院治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