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黨作為一個單位組織,至少不晚于周朝,《周禮·地官·大司徒》中規定:“令五家為比,使之相保;五比為閭,使之相愛;四閭為族,使之相葬;五族為黨,使之相救;五黨為州,使之相赒;五州為鄉,使之相賓。”意思是令五家組成一比,使他們互相擔保。五比組成一閭,使他們(有事時)可以互相托付。四閭組成一族,使他們有喪葬事時可互相幫助。五族組成一黨,使他們(有災荒時)互相救助。五黨組成一州,使他們互相周濟。五州組成一鄉,使他們(對鄉中的賢者)以賓客之禮相待。由此可推算出,古代的政區規劃以五百家為黨,一萬二千五百家為鄉,合而稱鄉黨。鄉黨,有本鄉、故鄉的意思。或說,鄉黨乃父兄宗族之所在,后來便慢慢變成了家鄉的代稱。孔子出生在陬邑的昌平鄉,后遷曲阜的闕里。孔子的鄉黨,就是指這兩處地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