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子核的自旋
【發展簡史】 第一階段:1945年到1951年,發明核磁共振法并奠定理論和實驗基礎的時期: Bloch(斯坦福大學,觀察到水中質子的信號) 和Purcell(哈佛大學,觀察到石蠟中質子的信號)獲得了Nobel獎金。 第二階段:1951年到1960年為發展時期,其作用被化學家和生物學家所共認,解決了許多重要難題。1953年出現了第一臺30MHz核磁共振譜儀;1958年及年代初又出現了60MHz,100MHz的儀器。50年代中期發展了1H-NMR,19F-NMR和31P-NMR。 第三階段:60至70年代,NMR技術飛躍時期。脈沖Fourier變換技術,提高了靈敏度和分辨率,可常規測定13C核;雙頻和多頻共振技術; 第四階段:70年代后期理論和技術發展成熟。 1、200,300,500MHz和600MHz的超導NMR譜儀; 2、應用各種脈沖系列,在應用方面作了重要的開拓; 3、出現了2D-NMR; 4、多核研究,可應用到所有磁性核; 5、出現了“核磁共振成象技術”等新的分支學科。 【主要用途】 1. 結構的測定和確證,有時還可測定構型、構象 2. 化合物純度的檢查,靈敏度較薄層、紙層析高 3. 混合物分析,如主要信號不重疊,無需分離即可測定混合物的比例。 4. 質子的交換,單鍵的旋轉,環的轉化等化學變化速度的推定 1. 原子核的自旋 在所有元素的同位素中,大約有一半的原子核具有自旋運動。這些自旋的原子核是核磁共振的研究對象。自旋量子數:描述原子核自旋運動的量子數,可以為整數、半整數或0。
2. 核磁共振現象 ①進動:具有一定磁矩?的自旋核在外磁場H0作用下,此核將因外磁場形成?角作進動運動:?為進動運動角速度,它正比于H0(外磁場強度) 。 ②自旋核在外磁場中的取向:沒有外磁場時,其自旋磁距取向是混亂的。磁性核處于外磁場H0中,有(2I+1)個取向。磁性核在外磁場中的的自旋可以類比于陀螺在重力場中的進動(旋進、回旋) 。 ③ 核磁共振的條件 產生核磁共振必須具備磁性原子核、外磁場、射頻磁場三個前提,且滿足射頻磁場的頻率等于自旋核的進動頻率,才發生共振,由低能態向高能態躍遷。 ④ 核磁共振現象: 在外磁場H0垂直方向施加一旋轉磁場H1于進動核,若H1的旋轉頻率同核的旋轉進動頻率值相等時,進動核可從H1吸收能量,由低能態向高能態躍遷—即為核磁共振。 3. 飽和及弛豫 低能態核比高能態核只多0.001%。因此低能態核總是比高能態核多一些,因為這樣一點過剩,所以能觀察到電磁波的吸收。 如果核連續吸收電磁波,原過剩的低能態就逐漸減少,吸收信號的強度就會減弱,最終完全消失,這個現象就稱飽和。出現飽和時,兩種自旋狀態的核數目完全相同。在外部磁場中,低能態的核一般比高能態的核多一些,吸收電磁波能量而遷移到高能態的核會經各種機制放出能量,而回到原低能態,這種過程稱弛豫。 4. 屏蔽效應-化學位移 ① 理想狀況時的共振 對于孤立的、裸露的核,ΔE =(h/2π) γ·H; 在一定H0下,一種核只有唯一的ΔE ΔE = E外 = hν 只有唯一頻率ν的吸收 如H0=2.3500T時,1H的吸收頻率為100 MHz,13C的吸收頻率為25.2 MHz ② 真實的核:屏蔽現象 核外有電子(不是孤立、不是裸露) 氫原子核的外面有電子,它們對磁場的磁力線有排斥作用。對原子核來講,周圍的電子起了屏蔽(Shielding)效應。核周圍的電子云密度越大,屏蔽效應就越大,要相應增加磁場強度才能使之發生共振。核周圍的電子云密度是受所連基團的影響,故不同化學環境的核,它們所受的屏蔽作用各不相同,它們的核磁共振信號亦就出現在不同的地方。 ③ 如果用60MHz或100MHz的儀器測定,一般有機化合物質子產生核磁共振的電磁波頻率范圍為1000Hz或1700Hz。在測定結構時,需要測定正確的共振頻率,常常需要幾個Hz的準確度,一般都以適當的化合物為標準來測定相對頻率。標準化合物的共振頻率與某一個質子共振頻率之差叫做化學位移。 5. H核磁共振譜圖的信息 信號的數目: 分子中有多少種不同類型的質子 信號的位置: 每種質子的電子環境,化學位移 信號的強度: 每種質子的比數或個數 裂 分 情 況: 鄰近有多少個不同的質子 常見類型的有機化合物的化學位移 6. 影響化學位移的因素 ①誘導效應 ② 共軛效應
③ 各向異性效應 驗發現鄰近pi-電子的H的化學位移的變化很大,難以用電負性來解釋,如 ④H鍵效應
⑤ 溶劑效應 苯與 DMF形成了復合物。苯環的 ? 電子云吸引DMF正電一端,排斥負電一端。α甲基正好處于屏蔽區,共振向高場移動;而β甲基處于去屏蔽區,共振吸收向低場移動,結果是兩個吸收峰位置發生互換。 本文轉自百度文庫上傳者Angela_6250,鏈接:https://wenku.baidu.com/view/565b6afe7fd5360cbb1adb8f.html?from=search。 材料人編輯部Allen編輯整理。 材料人重磅推出材料測試解決方案,如您有測試需求,歡迎填寫表單提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