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讀點有用、有趣、有態度的育兒干貨 文 | 夢丹 成長樹原創文章,其他公號轉載請后臺輸入“授權” 如果你的孩子,被周圍人認定“孺子不可教”,你會怎么辦? 可能大多數孩子,都沒到“孺子不可教”的地步,但那些不被老師、同學或周圍人看好的孩子卻比比皆是。 這個周末,天氣悶熱,晝蒸夜煮讓人頓失精神,百無聊賴中,去電影院看了《哪吒之魔童降世》。 看完后,立覺精神抖擻。 一場被稱為即將拔高國產動漫新高度的影片,我卻生生看成了“家教片”: 哪吒的父母,就是一對成功培養“熊”孩子的典范。 電影講述了一個神話故事: 一場天宮大戰中,妖怪混元珠被原始天尊擒拿,被放到太上老君的煉丹爐里,煉成了兩粒可以轉世成人的珠子:靈珠和魔丸。 在原始天尊的安排中,靈珠是要被太乙真人帶去人間,給陳塘關的李靖做兒子的。 而魔丸,則要被暫時放在寶器之內,等三年后天雷劫落地,劈它個魂飛魄散。 可這完美計劃,卻因原始天尊的小徒弟申公豹心生嫉妒,被打破了。 申公豹暗中作梗,掉包了魔丸和靈珠,結果,魔丸轉世成了哪吒。 哪吒一出生,就是自帶原罪的妖魔。 可因為不信命,不由命,哪吒最終沖破自己“禍害”的命運,打破神、人、妖三界所有人的成見,變成了一個造福百姓的“魔童”。 那句“去他個鳥命!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決定!”一語點破電影主題,讓人對自我命運的掌控,有著爆棚的自信。 命由天定,事在人為,而哪吒能做自己命運主宰,全有賴于父母的成就。 優秀的父母,都是騙子 魔丸轉世的哪吒,被小伙伴排擠、孤立,被大人誤解、妖魔化,所有人,都視他為妖怪。 被敵視的哪吒,開始胡鬧、搞惡作劇,四處惹禍。 他用表面的桀驁不馴,壓抑內心的痛苦,抵抗人們的偏見和命運的不公。 作為父母,李靖和殷夫人,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他們選擇了“欺騙”。 他們騙哪吒:“你就是靈珠轉世,你就是為造福民眾而生的。” 哪吒打敗夜叉,幫忙搶回小妹妹卻被誤會,李靖夫婦騙哪吒: “他們只是害怕,不是有意針對你。” 在哪吒三歲,就要死去,被天雷劫收去時,他們謊稱為他“辦生日宴”,只為讓哪吒開心活到最后…… 既然無法改變既定命運,就用善意的謊言,為孩子撐起一片明凈的天! 而這樣的“騙”,是愛,是期待,是智慧,是對孩子,最好的感恩和教化。 記得原來看過一個故事: 一個母親,第一次參加兒子的家長會,老師對她說: “你家孩子有多動癥,在椅子上連三分鐘都坐不住,你帶他去醫院看看吧。” 回家后,孩子問媽媽老師說了什么,媽媽看著孩子期待的眼神,鼻子一酸,眼淚差點掉下來。 她到嘴邊的話,換了一種說辭,她說:“老師說你很棒,原來能坐一分鐘,現在能坐三分鐘了呢。” 圖片來源:電影《如父如子》 那天晚上,孩子破天荒吃了兩碗米飯,并且沒讓媽媽喂。 兒子上小學了,家長會上,老師對媽媽說: “全班50個孩子,你的孩子排在49名,我懷疑他是不是智力有問題啊。” 回去的路上,她又掉了眼淚,但面對兒子的期待,她卻擠出笑容說: “老師說你并不笨,再努力些,就能超過排在21名的你同桌呢。” 那天,孩子的眼里有了光,主動寫作業到很晚,好像一下子長大了很多。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長會,媽媽等著老師點差生行列兒子的名字。 可直到結束,她都沒聽到。 她很疑惑地去問老師,班主任只說:“你兒子的成績,考重點高中有點危險。” 媽媽有點驚喜,這至少說明,孩子普通高中可以上的啊。 回家后,看到等待的孩子,她高興地說:“老師說你很努力,有希望考進重點高中。” 圖片來源:電影《生命之樹》 就這樣,媽媽一路用“謊言”,把孩子送進了清華大學。 成功的路很遠,對于資質不佳,或短期內被冠以偏見的孩子更是,可它卻禁不住母親“愛的助力”。 記得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人類本性上最深的企圖之一,是期望被贊美、欽佩、尊重。” 每個孩子內心深處,都深藏著被尊重、被認可、被贊美的期許。 現實中,孩子們受自身能力的影響,暫時落后或被嘲笑,父母善意的謊言,就是一股無形的力量,它幫孩子爭脫藩籬,用力生長。 讓孩子變得自尊、自信、擁有自我價值感。 優秀的父母,都懂得: 想要孩子變好,最好的做法,不是打壓孩子現在的不好,而是展望美好的未來,用善意的贊美和期許,去鼓勵孩子朝著美好的目標努力。 ▲ 長按圖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能融化叛逆的,只有“愛” 電影里的哪吒,并不是一個天生正義感爆棚的好孩子,他是魔丸轉世,他有點痞、有點壞,更有點叛逆。 面對這樣的孩子,一向以造福百姓為人設的父母就只能任其發展,毀掉自己,甚至毀掉前途官運嗎? 李靖和殷夫人,他們想到的,不是打罵,更不是嚴厲教育,他們想到的,是用愛,去滋養、去融化孩子天性里的惡。 哪吒剛生下來,僅僅因為他是魔丸轉世,百姓們就請愿殺掉哪吒。 可殷夫人卻說:“再不好,也是我們的孩子啊。” 哪吒脾性不好,殷夫人認為:是夫妻倆忙于公務,疏于陪伴孩子。 她知道哪吒喜歡踢毽子,就總是抽時間陪孩子踢毽子…… 哪吒不是天生善良的,但他卻是最幸福的: 因為,他有一直愛他,不放棄他的父母。 放眼周圍,有多少孩子,一生都不曾被成人真正看見。 就像放牛班的春天里的“壞”孩子蒙丹,起初,他只是受家庭影響,教養差點。 圖片來源:電影《放牛班的春天》 |
|
來自: 昵稱49761456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