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古稱“甌”,亦稱“東甌”?!爱T”字從“瓦”,甌人善制陶瓷器。目前發現的兩百余處青瓷窯址主要分布于甌江流域,故名“甌窯”,又因其釉色淡青、胎體細膩稱為“縹瓷”,是溫州一帶的名窯,創燒于東漢,終于宋。 東晉甌窯青釉褐色點彩雙系瓷雞首壺 東晉(公元317年-公元420年) 2013年甌海麗塘出土 瓷器是時代同步的映象,也是社會生活習俗的縮影。一部東甌史半部在甌窯。不朽的甌窯,濃縮時空的距離,積淀歷史的深厚,彰顯時代的精神。它晶瑩釉面,蘊藉可人;野逸造型,儀態萬方。易經云:形而上者為之道,形而下者為之器。器道甌窯,器,可鑒賞無疆洵美之生輝匠作;道,可洞悉甌地百代千秋之人文大觀。 ★三國青釉堆塑谷倉罐 1 甌海與甌窯的淵源 甌窯僅有的一件國寶級文物---北宋甌窯青釉褐彩蕨草紋瓷執壺在我區景山山麓出土;2013年3月,麗岙街道麗塘村挖掘的東漢興平四年墓,其中出土的48件瓷器可以稱得上是我市出土的東漢時期典型甌瓷器物,也是甌窯作為青瓷發源的重要標志……甌窯是我區歷史的見證,與此同時,我區出土的甌窯器物在甌窯史上也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我區景山山麓分布著唐宋時期甌窯的代表性窯址群---西山窯址群。南從灰爐山起,北經雪山、護國嶺、烏巖頭直至雙橋村,窯址眾多,曾出土大量瓷器。1983年出土的北宋甌窯青釉褐彩蕨草紋瓷執壺,有專家認為,該執壺器身的褐彩紋飾可能是西亞的椰棗樹葉,蓋面的褐彩紋飾則是椰棗的長圓形漿果; 壺把模印的纏枝卷草花卉紋和聯珠紋是唐代絲織品常見的紋飾,明顯受到波斯薩珊王朝藝術風格的影響。因此,該執壺是溫州“海上絲綢之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見證物,具有極高的學術研究價值。1995年5月,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專家組來溫鑒定珍貴文物,一致將其定為國寶級文物。 麗岙街道麗塘村東漢古墓出土的瓷器,是甌窯作為青瓷發源的重要標志。在這座東漢紀年墓中,發掘的鈾陶壺、青瓷罐、盤口壺、鈾陶四耳罐,都可以看作日用的容器,可以用來盛水、盛酒或者盛米。經考古專家鑒定,古墓出土的很多瓷器都是東漢時期的甌窯青瓷,其中很多器物器型完整,釉色漂亮,很具有代表性。市甌窯學會副會長、秘書長張仁告訴記者,這批瓷器在器物斷代及甌窯成熟瓷器的起源方面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據介紹 我國真正的瓷器出現是在東漢時期,學術界的一個定論是,浙江的紹興、寧波、溫州是中國瓷器的發源地,在紹興和寧波都出土了東漢時期很具代表性的瓷器,而在溫州出土的東漢時期的典型甌窯青瓷器物并不多見,麗塘村東漢古墓瓷器的出土填補了我市東漢時期典型甌窯青瓷器物的空白。 2 胡嗣雄的甌窯收藏 今天,“器道之約”---胡嗣雄的甌窯收藏和美學現象展覽在區博物館開幕。此次展覽展出胡嗣雄收藏的甌窯瓷器80余件(組),重新上演了一場甌窯生命之旅,古樸而緘默的“甌瓷”再一次從寂寥的歷史深處走出,于臺前煥發獨特光彩。 甌窯成長三部曲 甌窯博物志 初識甌窯 甌窯活態品相 展覽分“初識甌窯”“甌窯成長三部曲”“甌窯活態品相”“甌窯博物志”等四部分組成。三國青釉堆塑谷倉罐、東晉青釉褐色點彩雙系尊、北宋青釉瓜棱蓋瓶……上溯西周,下至南宋,一件件甌窯精品青瓷器,訴說著各個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習俗,展現甌窯的時代風格與特色工藝。 本次展覽展品全部來自溫州市甌窯學會副會長胡嗣雄先生私藏,是國有博物館與民間藏家聯合辦展的一次嘗試與探路。胡嗣雄說:“甌窯是溫州的文化財富,我手上的甌瓷都將落葉歸根?!?/span> 胡嗣雄開始接觸甌窯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那時候,很多人對“甌窯”二字還沒有概念。一次偶然的機會,胡嗣雄看到一些農民在種地時,把從地里挖出來的甌窯隨手砸了或扔了,這樣的舉動讓他倍感痛惜?!斑@些代表溫州千百年文化的東西就這樣被毀了太可惜了,再加上我本身的收藏好奇心,就從這些農民手上淘了不少東西回來?!?/span> 北宋青釉蓮瓣紋粉盒是胡嗣雄收藏的第一件甌窯精品。這件甌窯當時被藏家出價到1500元,這在二十多年前對月工資僅百元的胡嗣雄來說可謂“高不可攀”,不過他還是一咬牙花掉了一整年的工資買下。有了這件精品,胡嗣雄決定致力于甌窯高檔器物收藏。為了豐富經濟來源,他開辦工廠,積累資金,為尋得好物打下基礎。 上世紀90年代初,胡嗣雄得知一位溫州藏家手中有一件非常珍貴的甌窯---三國青釉獸首三足洗,當時藏家出價一萬元左右,這個天價數字令胡嗣雄囊中羞澀,但他一直不離不棄,時常找這位藏家聊天,逢年過節就上門拜訪,而這位藏家也有本地情結,一直未將藏品賣到外地。胡嗣雄癡情追求十多年,終于用誠心打動了藏家,2003年,他用原本打算購車的錢得到了這件寶貝。在此次展覽上,還有一件甌窯精品也是難得一見。這件藏品名為五代青釉褐彩急須,其獨特之處是壺嘴與壺柄呈90度,且這是目前發現的甌窯唯一一件完整的“急須”。這件藏品胡嗣雄也追求了四五年,直到去年10月份才從一位廈門老藏家手中花費高價購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