髡[kūn]殘(1612-1673),清畫家。本姓劉,出家為僧后名髡殘,字介丘,號石溪、白禿、石道人、石溪道人,殘道者、電住道人。湖廣武陵(今湖南常德)人。與石濤合稱“二石”,又與八大山人,弘仁,石濤合稱為“清初四畫僧”。好游名山大川,后寓南京牛首山幽棲寺,與程正揆交往密切。擅畫山水,師法王蒙,喜用干筆皴擦,淡墨渲染,間以淡赭作底,布置繁復,蒼渾茂密,意境幽深。 清 髡殘 蒼翠凌天圖 紙本設色 85×40.5厘米 南京博物館藏 《殘蒼翠凌天圖》軸是清四僧畫家髡殘的設色山水代表作,筆墨沉著,山石樹木用濃墨描寫,先以濕筆淡墨而后以干筆深墨層層皴擦,蒼茫渾厚,似有元人王蒙的面貌。又以赭色勾染,凝煉圓渾、簡潔空靈,焦墨點苔,遠山峰頂,以少許花青勾皴,山勢層巒重疊,顧盼、朝揖、賓主、向背分明。間以煙云迂回其間,使全圖密而不塞,意境深幽,峰巒渾厚,筆墨蒼茫。前景樹石之后一片輕嵐,空靈靜寂,是全圖的精神所在,不僅襯托著前景松樹的兀立,也為圖中的中心人物的安置創造了一種靜謐的氣氛。圖中曲折的山道若隱若現,溝通了整個畫面,從高處款款流下的一股清泉時斷時續使全圖充滿著動感。 《殘蒼翠凌天圖》中也不乏凝煉圓渾、簡潔空靈的中鋒勾勒,以及山頭石上之濃墨大點,恰似從黃公望《富春山居圖》中來。圖中懸崖曲徑,柵木院門,林中瓦舍隱現,一人坐于案前,似有所思。曲徑而上古屋依摩崖而建,得蒼茫高古,幽深靜謐之氣。再續其上,山路直通峰頂。周圍奇峰峻嶺,磅礴逶迤,古樹蒼翠挺拔,澗谷飛泉壁掛,橫靄迷蒙。山石樹木用赭石勾染,焦墨點苔,濃墨描寫。用筆放縱灑脫,令人嘆為觀止。 《殘蒼翠凌天圖》畫面崇山層疊,古木叢生,近處茅屋數間,柴門半掩,遠方山泉高掛,樓閣巍峨。在這幅畫中,作者向我們透露了繪畫所不能表達的信息:圖中兩楹小屋坐落于古樹掩映之中,屋前輕嵐浮動,山道自此處始,清泉及此處止。在這山水的交匯處,一道人憑幾而坐,享受著這個平和而無欲的境界,畫中的道人正是作者本人,作者也正是在這種境界中達到頓悟的。正如他所說“殘僧本不知畫,偶因坐禪后悟此六法”,以禪入畫,畫中有禪,正是作者山水畫的絕妙之處。在那段帶有敘事性質的題畫詩中,作者還記述了他沐浴于山水自然之中的適意自在的感受,點出了他能與大自然達到的和諧和默契,表達了參禪與筆墨的關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