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鑒賞的核心是可以用不一樣的眼光欣賞自己?;蛘哒f的再確切一點,是自己心中的一部分有能力去欣賞自己的另一部分。問題來了,我們為什么要試著去欣賞自己呢?因為我們總在不知不覺間對自己太狠。我應邀在廣播電臺做一檔情感節目時曾處理過這樣一個問題,一位女士打進電話訴說她的情感經歷。先生出軌三年自己才知道。她得知后陷入了深深地抑郁之中。這樣的問題司空見慣,我本來想做一些常規性處理,可是仔細聽她一講,她的問題不是那么簡單,因為她的抑郁和自己的內疚緊緊聯系在一起。 她內疚于自己平時除了照顧孩子就知道工作,沒注意和先生的溝通,對先生不夠體貼,內疚于自己不像別的女性那樣溫柔,有耐心……短短的幾分鐘時間她就羅列了十幾條可以讓自己內疚的證據。面對這些我只問了一個問題:“即使這些都做到了,你的婚姻就會幸福了嗎?” 一個月后,在我的團體里發現了一個動不動就可以讓自己內疚的小組成員,她講了自己的一個故事,其他成員聽的非常投入,很多人哭得好傷心,她馬上覺得自己不該講那么難過的故事,向大家逐一道歉,弄得大家一臉茫然。其他成員問到她不想說的問題,她吞吞吐吐的說了好一會兒,別的成員問她是不是不想說,她說是的,可是自己又擔心成員會因為被拒絕難受,如果是那樣他會很內疚。有個成員很不理解的問:“僅僅是這樣你就可以出賣自己了嗎?” 在小組里,我試著處理她的內疚時,她告訴我,她就是一個月前給我打電話的那位女士,正是我的那個問題促使她來到團體,探索自己為什么總是內疚。我告訴她,如果把探索改成鑒賞可能更有意義,至少它除了有心理學意義,還有美學價值。 鑒賞內疚的意義在于,別把不是自己該負責任的事兒和自己瞎聯系,過分的內疚不過是在幻想自己不那么做,結果就會如何如何不一樣罷了。這樣的幻想會讓一個人在不知不覺中脫離現實感。關系的問題永遠不是一個簡單的做法可以解決的,如果我們僅僅停留在如何做,卻沒有耐心去覺察和體驗發生了什么,在這樣的基礎上建立起的內疚不過是在不斷的攻擊自己。 對內疚上癮的人就是在不斷地在玩兒一個自己討厭自己,攻擊自己的游戲。 樹輝老師:一個專心做咨詢的實戰派心理治療師 一個在來訪者面前沒有正形,但是可以做到字字珠璣的心理咨詢師 一個經常會有一些怪論,可是會深入你內心的非著名心理咨詢師 總之是一個最不像心理咨詢師的心理咨詢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