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太行紅河谷十景之二:華夏祖廟—媧皇宮 媧皇宮位于河北省涉縣中皇山上,是全國規模最大、肇建時間最早、影響地域最廣的奉祀女媧的歷史文化遺存,被譽為'華夏祖廟'。是全國祭祖圣地之一。 (華夏祖廟媧皇宮。攝影@邯鄲老崔) ▼ 這里雄偉險峻的山勢、獨特精巧的建筑、保存較為完好摩崖刻經,加上遠古神話傳說,使之成為一處不可多得的自然和人文景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女媧祭奠被認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5年,媧皇宮正式被認定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 (非常視角下的媧皇宮,充滿了陌生、神秘之感。請橫屏觀看。攝影@邯鄲老崔) ▼ 媧皇宮有三寶:一是巧奪天工的建筑;二是天下第一壁經群摩崖刻經;三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女媧祭奠。 一、建筑 媧皇宮始建于北齊,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現存建筑多為明清時期所建,北齊遺跡僅有石窟與六部摩崖刻經保留至今。 媧皇宮的主體建筑媧皇閣(三閣樓),坐東面西,古有'倚崖鑿險,結構凌虛'之稱。該閣建在北齊石窟的洞頂之上,以條石拱券為基,上建三層樓閣。各層均三面設廊,背倚懸崖,用鐵索將閣樓與崖壁所鑿八個'拴馬鼻'相系。若游客盈樓,鐵索即伸展,繃如弓弦,樓體前傾。因而又被稱作'吊廟'、'活樓'。構思奇巧,為建筑史上動靜結合的杰作。 (媧皇宮的主體建筑是建于中皇山險峻陡峭之處的媧皇閣(三閣樓)。梳妝樓、迎爽樓分立左右,鐘鼓樓兩側對峙,還有六角亭、靈官樓和牌坊等,各得其位,既和諧對稱,又不拘一格。請橫屏觀看。攝影@邯鄲老崔) ▼ 我國古建筑專家羅哲文教授寫的《河北古建筑十大奇觀》一文,把媧皇宮與長城,趙州橋等建筑稱為中國古建筑之精華,中華文明的形象化標志。 縱觀媧皇閣,坐靠于中皇山絕壁,依山就勢,巧借天然。登樓遠眺,太行群山涌翠,漳水如帶。堪稱'天造地設之境'。 (通往媧皇閣的山路山路曲曲折折,號稱十八盤,數數看,夠嗎?請橫屏觀看。攝影@邯鄲老崔) ▼ 二、摩崖刻經 媧皇宮摩崖刻經是中國現存最早、字數最多的一處,被譽為'天下第一壁經群'。 (冬日夕陽下的絕壁吊廟媧皇宮,充滿了滄桑、古樸、厚重之感。請橫屏觀看。攝影@邯鄲老崔) ▼ 摩崖刻經共分五處鏤于崖壁,總面積為165平方米,共刻經文13.74萬余字,最大的一處,面積54.18平方米。刻經字體全為魏碑書法,'銀鉤鐵畫,天下絕奇',堪稱藝術珍品。 摩崖刻經是我國乃至全世界佛教典籍中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也是媧皇古跡之精髓,是北齊文化的一個歷史縮影,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和歷史地位。 (媧皇閣巧妙地利用了絕壁山崖間的半圓形石坎,依山就勢,匠心獨運。攝影@邯鄲老崔) ▼ 三、女媧祭奠 女媧,遠古傳說中摶土造人、煉石補天的女性神圣,被譽為華夏始祖,東方女神。 (崖壁現留有北齊石窟三處,一處位于媧皇閣底基,另外兩處在媧皇閣右側,分別是“眼光”、“蠶姑姑”二窟。細心看,可以在圖中找到。攝影@邯鄲老崔) ▼ 傳說農歷三月十八是女媧的生日。每年農歷三月初一至十八日,周邊晉冀魯豫四省的信眾,都要前來朝拜女媧娘娘,由此形成了影響深遠的媧皇宮廟會。祭拜活動主要以頌揚華夏人類始祖女媧摶土造人、煉石補天、斷螯足、立四極、治洪水、通婚姻、作笙簧等公德為主,主要內容包括民祭、公祭、朝拜等。期間,還有很多民間信仰習俗的展現。 2006年,女媧祭奠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媧皇閣建在一個像極了一把太師椅的位置,這是中國古代建筑選址的講究。攝影@邯鄲老崔) ▼ 在媧皇宮周邊十公里的范圍內,聚集了一大批紅色革命遺存:革命圣地赤岸村、抗戰名將左權將軍墓、晉冀魯豫邊區政府舊址、晉冀魯豫邊區臨參會二次大會會址等。媧皇宮是太行紅河谷中唯一的AAAAA景區,它神秘的古香古色,必將為打造太行紅河谷高質量旅游經濟帶發揮積極的助推作用。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