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9年9月4日 政府和智慧城市領域大單頻出成為今年的主題,廣東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的10億大單、長沙人民政府電子政務管理辦公室2.4億大單,浙江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1億大單,到今天東莞數字政府三年超過27億的建設大單,中國政府數字化投資可以說在大單的路上“一路狂奔”。 集約化的超大單建設模式將成為“數字政府”建設的主流 縱觀全球政府采購,AWS拿下美國中央情報局6億美金云服務項目,IBM與澳大利亞聯邦政府簽署10億澳元協議,數字化建設的超大單模式在全球范圍來看都是主流,我國數字政府建設集約化、大單化趨勢明確。 地方數字政府建設加速,引領中國政府數字化轉型 在中國政府數字化轉型的旅程中,以十二金為代表的中央部委一直以來是“急先鋒”,投資規模大、建設成熟度高。比如金關二期投資超過30億元人民幣,金稅三期投資超過80億元人民幣,而此次東莞數字政府27億元人民幣的投資意味著地方政府主導的數字化轉型項目與中央部委投資開始“等量齊觀”,而數量上的領先將驅動更多的政府科技投資。 采購模式從集成商總包變為面向ICT“生態主”的競爭性磋商和單一來源采購 雖然還不得而知此次中標方是誰,但華為、騰訊、阿里、浪潮等此類大生態主“概莫能外”。隨著技術復雜度變高、政策主導方向清晰明確、當地主觀意識逐步開放等因素影響,數字政府建設選擇大生態合作,由大生態進行建設“兜底”將是明確的變化方向。 “中臺”、“新ICT”等概念正在快速被地方政府接受 隨著政務云建設從“從0到1”的逐步完成,數字政府建設向“應用遷移”和PaaS平臺升級。并將催生兩個市場,一個是基于云的服務管理市場,一個是中臺、新ICT等通用數據組件、服務組件、應用組件的平臺建設。此次東莞數字政府中我們清晰看到,視頻、大數據、物聯網、時空地理信息平臺正在逐步成為建設的“標配”。 IDC用一張圖闡明東莞數字政府到底建設什么? 從建設內容來看,通用類的平臺主要包括基礎平臺、公共支撐域、安全體系建設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將是未來“生態主”核心關注和競爭力建設的關鍵。應用主要包括營商環境域、生態文明域、城市運營域、民生保障域、行政效能域等150個系統,宏觀上融合了傳統智慧城市提倡的“惠民、強政、興業”類常規場景。兩個點值得關注,一是營商環境成為關注的核心要素,其中產業促進類應用正在快速增加。二是生態文明類應用在快速增加,這也印證了IDC智慧城市60個場景中“可持續發展”類應用的快速發展。 “技術架構設計遵循面向服務的架構(SOA)設計思想,以服務為核心,提供標準化的服務接口、服務組件和服務訪問方式” 雖然從技術創新的視角來看,微服務、DevOps乃至Serverless是應用建設的創新方向,但政府行業SOA架構的落地將代表著地方政府應用發展真正從“系統豎井”進入到“模塊復用”、“服務解耦”、“業務編排”的新架構時代。 “提供包括云計算、大數據、時空信息服務、視頻云、融合通信、物聯網、人工智能等能力,統一由能力開放平臺進行服務發布和接口管理” IDC一直強調政府行業面向在線的業務管理數據已經具備相當的管理、共享和應用能力,但在線下數據層面從采集、清洗、治理、分析、應用等層面相對較弱。此次招標文件中關于時空信息服務、視頻、融合通訊、物聯網、人工智能等能力將加速政府在線下數據處理、線上和線下數據融合的快速發展。 “在打通多部門數據流和業務流的基礎上構建城市智能運營中心(IOC),并與部門IOC子中心和鎮街(園區)IOC子中心實現業務協同,實現跨部門跨領域跨區域的城市運行態勢監測、決策支持、日常事件管理和應急聯動指揮調度。” 在“先有政府大數據融合再有政務創新應用”還是“先有政務創新應用引導再有政府大數據融合”的理念爭論中,IOC是少有的“由超級應用驅動數據融合”的創新場景。未來,在數字政府的發展過程中,IOC將成為類似政務云、政務大數據、城市安防等必配的應用場景建設。 IDC中國數字政府助理研究總監閆海倫表示,隨著類似東莞數字政府項目的不斷出現,中國政府行業ICT投資將迎來新一輪建設浪潮,31個省級政府、330+地級市政府、2800+縣域政府都將逐步啟動數字政府的整體建設,2021年開始,每年將驅動超過2000億的ICT投資。其中政務云的多云管理、政務數據湖架構下的數據治理、整合IoT/AI/視頻技術/下一代安全/區塊鏈平臺組成的政務數字核心、IOC平臺建設、政府應用的新架構建設成為熱點方向。 同時,IDC全面啟動面向中國中小型智慧城市的系列研究,為您洞察數字經濟背景下的中小型城市數字化轉型之路,包括《多用戶研究:中國3-5線智慧城市建設發展深入洞察》、《郡縣治、天下安:中國縣域智慧城市建設市場研究》以及《全球中小型智慧城市成熟度模型》。 此報告將于2019年9月30日正式啟動,敬請持續關注。更多相關信息,請與IDC中國助理研究總監閆海倫聯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