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佰港城西瓜的雪球原創專欄友情提示:目前CRO行業的幾家公司估值都是高高在上,對于本文所涉及的三家公司,正確的處理方法是:放入自選股、耐心等待回調、萬不可追高。先說下什么是CRO(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中文叫新藥研發合同外包機構,就是專門為制藥公司提供新藥研發服務的企業和機構。 一種新的藥品從研發到上市銷售要經歷漫長的過程,包括藥物發現、臨床前研究、臨床研究、制造四個階段。藥物發現就是對成千上萬種化學或生物化合物進行測試,篩選出可以進一步研究開發的主要候選物,這個過程猶如從沙子中淘金,需要一定的實驗室環境和相關專業研究人員。臨床前研究是使用試管(實驗室、體外)和動物(體內)對候選化合物進行測試。臨床研究則是直接在受試人體進行藥物測試。由于新藥研究的周期漫長,且成本高,對技術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所以有些制藥公司為了節約成本就把一部分研發工作交給專門的研發機構去做,因此CRO就應運而生了。 最近西瓜君梳理了10家CRO行業的上市公司:藥明康德、藥明生物、泰格醫藥、昭衍新藥、凱萊英、金斯瑞、亞太藥業、博騰股份、百花村、博濟醫藥。本來以為,最近幾年借著一致性評價的東風,各家CRO企業的業績應該都是高歌猛進,可事實卻讓我有點小意外。有小部分企業業績卻并不是很理想,比如博騰股份、博濟醫藥。還有一些企業由于CRO業務并不是其核心業務,所以這里就不展開詳細分析了。 本文只對比分析一下其中有代表性的專注于CRO的三家公司:藥明康德、泰格醫藥、昭衍新藥。其中,藥明康德規模最大,是當之無愧的龍頭,主要是做前面所提到的藥物發現的研究。泰格醫藥可以算是龍二吧(還有一個港股藥明生物,規模和泰格差不多),主要是做臨床研究。而昭衍新藥則是新生代,目前專注于臨床前研究,以藥物非臨床安全性評價服務為主,但也開始拓展到臨床研究領域。 這三家公司營收和凈利潤增長都非常高,尤其泰格和昭衍,而藥明康德由于基數大,增速稍微慢一點。 一、先對比一下三家公司近5年的業績。 對比數據可以發現,三家公司中業績最穩定的是昭衍新藥,營收、凈利潤、扣非凈利潤一直保持增長,而另外兩家業績增速波動比較大。且藥明康德15年出現過負增長,雖然營收增長18%,但管理費用和銷售費用增長的更快(都是40%),導致了利潤的負增長。泰格醫藥16年也出現過負增長,原因也是一樣的,當年管理費用增長速度為35.5%,高于營收增長速度22.7%。 對于生產型企業,營業成本受原材料價格波動的影響比較大,我們要重點關注營業成本的變化,當然三費也需要關注。但對于CRO行業來說,其營業收入來源是提供研發服務,且營業成本相對比較固定,因此,三費的變化對凈利潤影響會比較大,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對象。 二、在盈利質量方面三家公司則相差甚遠,不過整體都還不錯,只是泰格醫藥的應收賬款占營收的比重實在有點大,2019上半年達到58.3%。不過從歷年財報數據來看,絕大部分賬期都在一年以內,再結合收現比數據來考察,基本都在1左右,回款還是不錯的。 三、經營風格上,泰格醫藥喜歡并購,商譽為10億,占總資產的比例為15.8%。藥明康德商譽為12.5億,占總資產比例為5.1%。而昭衍新藥則一直是內生增長,沒有商譽。 綜合以上三方面的情況,昭衍新藥的財務數據表現最優,下一篇文章我將重點分析昭衍新藥這家公司 |
|
來自: 恭喜發財gzx > 《CRO、CD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