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靜嫻 冉冉健康 ID rrfitness 骨骼是基礎,其上附著的肌肉等軟組織是功能運動的動力,在骨骼結構完整和對位良好的情況下,功能障礙和疼痛的產生主要歸結于軟組織的結構和功能失調,這節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軟組織是如何觸診的。 肌肉等軟組織的功能障礙通常是由以下因素造成:姿勢不正常、局部負荷過重、反復性動作(運動、職業、興趣等)、情緒壓力、創傷、結構性因素(骨骼對位不正)、內臟及其他反射活動等因素,這些因素導致皮膚、筋膜及肌肉張力的改變,從而產生疼痛和功能障礙。 對于肌肉而言,其損傷改變導致張力變化是產生功能障礙的源頭,其張力改變可歸納為以下兩個因素: 1、局部組織缺氧或缺血,其中涉及組織因為張力過高及需求量增加造成組織涉氧不足。 2、相對代謝廢物的引流及移除不足。 這兩個因素的結合先導致疲勞,然后發炎。因持續地增加張力使身體產生反應的時期可稱為急性期。在這個階段,可能會造成不舒服或疼痛,觸診的結果將提示局部組織溫度變高、腫脹或敏感。 如果這些改變是因單次或短暫適應性的需求(例如長期休息后首次開始打球,或是從事任何一次性且不習慣的活動)。身體的自我調節機制能確保這些僵硬感及酸痛在幾天后逐漸消失。然而,如果肌肉張力持續性增加,得不到放松,這種適應性需求會不斷的重復,最后進入慢性期,導致組織產生結構性的變化,發生肌肉纖維化或形成束帶等,此時觸診時便可感受到肌肉中間的硬結或條索等。 肌肉觸診目的 肌肉的觸診,主要通過感覺肌肉的張力變化以判斷其功能障礙。高肌張力表現:肌肉結節、條索、肌肉短縮。低肌張力表現:肌肉松軟、圍度減少、無力。 1、 胸鎖乳突肌 胸鎖乳突肌起于耳后側的顳骨乳突,分兩個頭,分別止于胸骨上緣和鎖骨的內側1/3。觸診時,需要將被檢查者的頭向對側旋轉并輕微側屈。建議使用拇指和食指橈側將肌肉捏起,沿肌肉長軸依次感受肌肉張力改變,若直接觸壓,由于肌肉下有頸動脈走行,建議施力要輕柔,避免發生缺血性頭暈等癥狀。 2、胸大肌 被檢查者的上臂外展90°,肘關節屈曲90°,前臂向上。檢查者從鎖骨內側1/2開始向下觸診,為胸大肌鎖骨部肌束;繼續向下,約平齊2-6肋,為胸大肌的胸骨-肋軟骨部;繼續向下,或讓被檢查者抗阻內收肩關節以抵抗檢查者在其臂內側的阻力,便可感受到胸大肌的腹部肌束。 3、 胸小肌 胸小肌起于3-5肋骨,止于喙突,觸診時,被檢查者坐位或仰臥位,檢查者于找到喙突位置后,需撥開胸大肌,沿喙突內下側方向,向深處觸診感受胸小肌。 4、 三角肌 三角肌位于肩外側,分前中后三束,較容易觀察和觸診。 5、 肱二頭肌 肱二頭肌位于上臂前側,分長頭和短頭。其觸診可沿肱骨頭外側向下,在肱骨大結節與小結節之間可觸摸到肱二頭肌長頭肌肌腱,向下較易觸診到肱二頭肌肌腹,其止于橈骨粗隆,位于肘關節外側下方。 6、 肱三頭肌 肱三頭肌位于上臂后外側,分為長頭、內側頭和外側頭,長頭起于肩胛骨的關節盂下方,內外側頭均起于肱骨,均止于尺骨鷹嘴。讓被檢查者做肩關節后伸或伸肘的動作較容易觸診到肌肉。 7、 岡上肌 岡上肌位于岡上窩,被斜方肌覆蓋,被檢查者外展上臂時,檢查者能更好地觸摸,因為它是肩外展運動的起動肌和穩定肌,其肌腱可在肱骨大結節上方觸摸,若有損傷,可觸發壓痛。 8、 岡下肌 岡下肌位于岡下窩,檢查者可直接在岡下窩位置觸診,或讓被檢查肩關節外展并外旋90°,此時岡下肌收縮可方便觀察和觸摸。 9、小圓肌 ![]() 小圓肌起于肩胛骨外側緣,止于肱骨大結節后側,檢查者可按如圖所示,觸診肩胛骨外側緣,其位于三角肌后束與大圓肌之間,可讓被檢查者外旋肩關節以方便觸診。 10、肩胛下肌 ![]() 由于肩胛下肌附著于肩胛骨內側面,觸診較為困難,需使肩胛骨與胸廓之間有一定空間,然后將手指深入肩胛骨前側。如圖所示方向,亦可讓被檢查者俯臥位,從肩胛骨內側緣向內觸診。 11、大圓肌 ![]() 大圓肌起于肩胛下角,止于肱骨小結節嵴。被檢查者俯臥位或坐位,肩關節內旋,手背置于骶骨后,檢查者將其上臂向前推,可感覺到大圓肌突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