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無酒不成席,無酒不成局。”不管是因為工作需要交際應酬,還是遇到難題需要求人辦事,往往離不開飯局。所以喝酒、勸酒成了我們特殊的酒桌文化,也是我們建立人脈,維系人際關系的重要方式。 盡管我們都不喜歡在飯局上推杯換盞、逢場作戲,但是大環境就是這樣。雖然離開了酒桌,并不代表著辦不成事,但是參加了飯局,很多事辦起來更方便了,這既是一種無奈,更是一種現實。 不過,不要以為在酒桌上僅僅是喝酒這么簡單,喝酒只是人際關系的潤滑劑,在酒桌上最重要的是懂得識人。認識貴人能夠得到幫助、受人提攜,如果誤信居心不良的人,也可能會讓自己吃大虧。 所以在酒桌上考驗的不是酒量,考驗的是你識人的能力。所以曾國藩才說:“就算不識貴人,也要看透小人。”如果你自己沒有價值,貴人未必會幫你,但是你結識了小人,一定會對自己產生妨害。這就是今天要聊的話題——識人術:酒桌上,有這二個特征的人,往往難成大器,最好敬而遠之 一、點菜的時候,只點自己喜歡吃的菜 一般在飯局上,作為請客的人,最怕的事情不是花錢多少,而是怕客人沒有吃好喝好。這樣不僅白白花費了錢,沒有賺到面子,還可能被人說招待不周。 雖然大家到了飯局上,主要目的并不是為了吃飯喝酒,而是為了拉近感情、商談事情、結交人脈。但是究竟點什么菜,卻能體現出主人是否用心,對客人是否重視。 有時候接待遠道而來的客人,我們就在照顧客人口味的情況下,安排一些有文化內涵、有歷史淵源的地方特色,既能讓客人滿意,還能增加酒桌上的談資。如果是親近的朋友一起用餐,彼此知根知底,就盡量安排朋友喜歡吃的菜,別人一定會感受到你花費的心思。 但是酒桌上總會遇到一種人,聚餐的時候,不顧及別人的感受,也不詢問其他人的口味,上來就點很多自己喜歡吃的菜。更何況有時候還是別人宴請他,只是客氣的禮讓他點菜,他卻喧賓奪主,不僅打亂了請客人的安排,還讓在座的其他人也非常尷尬。這樣做的人,其實是內心自私的表現,只圖自己痛快,而不管他人的感受,這種人難成大器,盡量少交往為好。 二、別人請客一喊就到,自己從來不請客 我們常說一句俗話:“禮尚往來。”這不僅是我們的傳統美德,而且也是待人接物中非常重要的原則。別人對我們展現出友好,我們也要懂得投桃報李,這樣才能讓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水乳交融,越來越融洽。 現在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很多親戚、朋友都會定期在一起聚會。大家一起吃個飯,心情高興了,就小酌幾杯,聊聊家常,談談人生,這是非常愜意的事情。 在這種交際應酬中,最講究的就是大家平等的原則,不是誰有錢,就總讓他請客。因為長此以往,就算請客的人不介意,我們吃人嘴短,拿人手短,總是得到別人的好處,自己難免不自在。一般都是輪流請客,大家不在意吃得好壞,難得的是這種感情的積累。 但是我們在生活中,總會遇到一種朋友,聚會的時候一喊他,他就來了,但是從來不會主動宴請別人,也不會回請大家。僅僅是這樣也就罷了,他甚至還會說:“這次又被你們搶著結賬,下次一定讓我來請客。”結果真的等到下次聚會,結帳的時候,他還是一副無動于衷的樣子。對于這種朋友,他把金錢看得非常重要,在朋友和利益之間,他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利益。這種人每天都在斤斤計較一些雞毛蒜皮的小利,不會有什么大成就,最好敬而遠之。 如果你經常在酒桌上交際應酬,你就會發現,在酒桌上從來不是吃一頓飯這么簡單,推杯換盞之間的很多細節,其實就會暴露很多人的內心。 吃飯可以隨便,但是識人不能隨便,在酒桌上稱兄道弟的,并不都是你的人脈。上了酒桌,既要吃飯喝酒,更要察言觀色,從細節出發才能以心鑒人,看人一看一個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