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新文學家能詩者不少,郁達夫是較受關注的一位。夏衍稱新文學家中舊體詩成就卓著的,以魯迅、郁達夫、田漢為“三絕”。劉海粟在給郁云《我的父親郁達夫》所作序中認為郁達夫“詩詞第一,散文第二,小說第三,評論文章第四?!?/span>孫百剛在《郁達夫外傳》中說他曾當面與郁達夫說:“你將來可傳的不是你全部的小說,而是你的詩。”郭沫若在《郁達夫詩詞抄》的序中也說:“他的舊詩詞比他的新小說更好,他的小說筆調是條暢通達的,而每每一瀉無遺,他的舊體詩詞卻頗耐人尋味?!?/span>黃苗子則評價他“并不以詩人自居,但卻充分具備了詩人的氣質”,又比較說:“清才綺思,絕不讓蘇曼殊一步,以功力論,曼殊還要遜一籌?!?/span>孫郁《民國文學十五講》:“新文學作家中,郁達夫的舊體詩數量較多,幾乎首首都好,為民國詩史中的奇觀。”“以舊調子寫個人主義的情思,去儒生之陳腐氣,得盧騷(盧梭)、普希金之纏綿,閱古今之苦,聽中外之音,獨抒胸臆者在,有悲苦萬狀不能自已的痛楚?!?/span> (郁達夫) 郁達夫平生幾乎不寫新詩,《郁達夫文集》(廣州:花城出版社,1985)第10卷所收僅有一首可稱為新詩。但他的詩詞很多,這一卷收入的是現存所有詩詞。這些作品以律詩尤其是七律為最多,此外是絕句,其他類型較少。詞僅9首。 2019年江西師范大學詩詞研修班第二期第二課以郁達夫為題作了一期研修,研修時選讀了他四首詩,讀了劉夢芙先生《郁達夫詩及其詩學觀》一文的后半,大家作了認真討論。研修之后,我再繼續作了一些思考,完善了當時提出的一些看法,寫成以下文字。 登大悲閣聞友人情話 不怨開遲怨落遲,看花人正病相思。 可憐逼近中年作,都是傷心小杜詩。 煙景又當三月暮,多情虛負五年知。 嵐山倘有閑田地,愿向叢林借一枝。 有懷碧岑長嫂卻寄 簾外風聲過雁群,登樓遙望暮天云。 行經故館空嘶馬,病入新秋最憶君。 知否夢回能化蝶,記曾春盡看湔裙。 何當剪燭江南墅,重試清談到夜分。 舊友二三相逢海上席間偶談時事 不是尊前愛惜身,佯狂難免假成真。 曾因酒醉鞭名馬,生怕情多累美人。 劫數東南天作孽,雞鳴風雨海揚塵。 悲歌痛哭終何補,義士紛紛說帝秦。 寄王子明業師居富陽 海外難通尺素書,病慵容易故人疏。 所選的四首較能代表郁達夫的特色,都是七律。前兩首是早期在日本所作,第三首是回國之后在上海所作,最后一首是晚年流落到馬來西亞時所作。這些詩語句很地道,風華綺靡,又善于組織意象,情感還很深、很真。論其淵源,與李商隱、黃景仁最近,也有龔自珍的影響。 但是,俞平伯評郁達夫詩“很淺”。周棄子對魯迅和郁達夫詩都評價很低,曰:“魯迅的詩功甚淺,僅略高于郁達夫。”則視郁達夫“詩功”為“尤淺”。徐晉如論詩頗與人異,評曰:“達夫七律學晚唐及元人纖麗,絕句學漁洋而不似,入門涂軌既誤,常感筆力不能振起。東瀛諸作,尚能得六朝之瀟灑,西歸后泰半恨恨而死之作。乃竟以詩鳴,殊不可解?!?/span> 我的看法是: 1)郁達夫詩,情感秾摯,風華綺靡,深得李商隱、黃景仁二家之風。徐晉如認為其佳者“得六朝之瀟灑”,是不恰當的。實際上,喜愛郁達夫詩詞的人并不止本文開頭所舉的五六人,他的粉絲非常多,主要有二:一是郁達夫詩用情深,幾乎替天下癡兒怨女吐盡了心中的種種情愫,這樣的詩不是浮麗的六朝詩所能比的,一定會得到很多青年讀者的喜愛;二是其意象、語言很古雅,古典詩詞的愛好者從中能得到很貼近自己的詩詞版本。 2)郁達夫自謂頗學杜甫和龔自珍 “辭斷意連”和“粗細對稱”之“秘法”。這說明在詩歌技法上,他是有研究的。在取法上,也注意過從李商隱和黃景仁兩家之外,擴大門徑。按一般標準看,他的詩是有功力的,在現代新文學家中顯得較為突出。 3)對郁達夫詩評價很高的名人基本都屬于現代新文學家,包括郭沫若在內都不是傳統詩功力很深的專家,而批評郁達夫的卻都是詩詞專家。此外,喜歡郁達夫的人還有很多詩詞愛好者,數量很多。我想,第一類人對詩詞的評價,與一般讀者的評價是同等性質,不必太信任。第二類人的意見屬于專業意見,更有參考價值。而第三類人不是專家,是詩詞愛好者,數量很大,是一個必須重視的因素。這三類看法,作適當的加權計算,我認為結論應該是:郁達夫的詩能感人,有價值,有一定水平,但水平與古來名家比有較大距離。 4)郁達夫詩的缺點表現在:一是用情雖深,而詩意較淺近,題材較窄,所寫除了愛國主題,其他的多半是個人情思,有評論者認為他寫出了現代意識,并不符合事實;二是意象基本是古人所創造,很難見到他新創造的意象。意象重復較嚴重,拓展得不開;三是語句、用詞直接搬用古人之處甚多,那種化用而能不著痕跡,或化用并超越古人的地方很少;四是他在詩詞形式上所用力的主要在七律,古體詩甚少,詞很少,五律也不多;五是他早期留日期間,詩才已顯,但后來幾無進步。上面所選的第四首詩與前期作品比甚至有退步,恐怕是他的傳統底子消耗得差不多了,沒有發展空間了。俞平伯評價郁達夫淺,是從第一條來說,周棄子評他“詩功淺”是從第二、三、四條來說的。 [編后] [預告] 下一期將推出杜華平教授評論《紅樓夢》詩詞的文章,敬請期待。歡迎提供同類稿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