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余額快不足10天,可孩子還是玩心重,咋辦呢”、“暑假玩得太盡興,提到開學就皺眉頭,夜里睡不著覺”……最近,有關“開學收心”的話題刷爆微信朋友圈,引起了家長和學生的強烈關注和熱議。采訪中,不少家長表示,孩子在假期的尾巴上仍意猶未盡,晚上不睡早上不起;還有的孩子忙著“趕作業”,緊張又焦慮。對此,家長有些不知所措。專家表示,以上情況統稱“暑期綜合征”。如何收心?來聽聽心理專家、學校老師都有什么招。 部分孩子患上“暑期綜合征” 三個“不規律”造成 記者了解到,隨著開學臨近,部分孩子會出現情緒低落、心煩意亂、精神懈怠、困倦乏力、記憶力減退、食欲不振等情況,這統稱為“暑期綜合征”。 今天,記者從江蘇省揚州五臺山醫院了解到,最近這幾天,心理門診經常都會接到部分家長求助,稱孩子患上“暑期綜合征”,不知如何幫助其調整狀態。 五臺山醫院臨床心理科主任醫師張玉梅分析,孩子患“假期綜合征”主要由三個不規律造成的:不規律的作息時間、不規律的休閑娛樂安排、不規律的學習計劃。她說,放假在家的兩個月里,沒有學校和老師的約束,孩子生活在相對寬松自由的環境中,容易放棄平時養成的良好習慣。 張玉梅分析,“暑期綜合征”的高發人群是年紀小、容易被環境或事物左右的孩子,這些孩子的自制能力較差,父母嬌慣或對他們注意不足,孩子就容易放縱,被一些新鮮的事物所吸引,轉而沉迷。漸漸地,孩子的心變得越來越“野”,完全收不回來,自然無法面對不久就要開學這個事實。 家長幫孩子調好生物鐘 對新學期新知識做初步預習 如何幫助孩子“收心”?張玉梅建議,這段時間家長應當讓孩子養成早睡早起習慣,幫孩子調整好心態,調整好生物鐘,逐漸適應校園作息。針對早上起床難,家長可以采用前一晚讓孩子早一點上床休息的辦法,第二天早一點起床,提前放放音樂,以便提神醒腦。 “在這段時間內,不要再給孩子們安排耗時耗力較多的娛樂活動,提醒他們保持精力,逐步從散漫的玩樂狀態進入學習狀態,并找回上學時的良好習慣。”張玉梅說,開學前,要讓孩子的心沉靜下來,多看看書本,復習上學期的知識。比如基本概念、基礎字詞、典型例題、名篇佳句等要記牢。新學期開始了,端正學習態度尤為重要。家長要鼓勵孩子在學習上知難而上,忘記以前不愉快的學習經歷。 此外,需要給孩子一定的開學緊迫感,比如詢問孩子暑假作業的情況,讓孩子每天保證一到兩個小時的時間看書、寫作業。在完成暑期作業后,有余力的孩子可以通過重新整理上個學期的課堂筆記等辦法來回顧知識點,以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對新學期的新知識做個初步預習,建立知識網絡。 提前體驗校園氛圍 “幼升小”新生家長需做好引導 如何調整好開學前的心態?揚州市汶河小學黃超老師有著多年班主任經驗,她告訴記者,家長應想辦法讓孩子提前體驗和憧憬校園那種輕松友好的氛圍。比如,讓孩子學著自己動手,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自立自理的能力和習慣。帶著孩子去書店,跟孩子一起挑選新學期的書籍和學習用具,通過提前準備學習用具來營造開學氛圍。 “一般高年級的學生自主能力強,學會獨立,容易調整好心態和狀態。而相反,低年級的學生,尤其是‘幼升小’的新生,往往會出現焦慮的情緒,需要特別關注和調整心態!”黃超說, 從幼兒園踏入小學階段,這部分孩子不太適應,內心會產生焦慮情緒。這時候家長要起到引導作用,孩子跟著家長一起學會適應。 黃超建議,首先從準備文具開始,孩子可以跟著家長一起準備文具,這樣能讓他們體會到“我是一名小學生”的喜悅;第二,孩子要接受家長的督促和引導。在家長的正確引導下,知道學習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建議家長教孩子認識鐘表,幫助他們一起規劃自己的作息時間。 孩子“幼升小”,進入嶄新的學習階段,該如何做好銜接工作?黃老師最后提醒,家長不要過分關注孩子,以平常心慶祝孩子成為小學生;每天孩子回家在做好作業的基礎上,家長可以請孩子聊聊學校的情況,不要問答式,營造輕松的家庭氛圍;當孩子開學后出現抱怨、焦慮情緒時,不要緊張,再觀察幾天,可和老師聯系,不要貿然給孩子下結論。學會和老師溝通,一起幫助孩子成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