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左右撥手側點(左右葉里藏花) 1.接上動,右腳向左蓋步,身體左轉約90°;同時左掌向下向左擺成下舉,掌心朝前上方。右拳變掌屈臂向下向左擺,橫至左胸前,掌心朝下,上體微前傾,目視左掌方向(圖35)。 2.上動不停,左掌在體前向左向上繞一圈(直徑約30公分),臂內旋,掌外撥,掌心朝外。右掌以腕為軸外旋,向左向上,在左胸前繞一小圈,橫于左腋下, 掌心朝上;同時重心全部移至右腿,身體右轉側傾,左腳尖繃直,向左側伸腿點出,爾后小腿自然收回, 膝微屈,腳掌朝后,目視左腳方向(圖36)。此為左葉里藏花。 要點:兩手外撥與點腿要同時,點腿時要側身合跨。 3. 接上動,左腳向右腳右側落腳蓋步,其它動作與左撥手點腿相同,唯方向相反(圖37、38)。此為右葉里藏花。 十三、弓步反背捶(落腳扒打) 1. 接上動,身體右轉約90°,右腳落地踏實;同時右掌變拳下落,拳心朝外。左掌橫架于頭前上方, 掌心朝前,目視前方(圖39)。 2. 上動不停,上體向前微傾,重心移至右腿成右弓步;同時左掌下按,同胸高,掌心朝下。右拳以肘關節為軸,向里向上經左掌背上方,向前上方甩臂扣拳,同鼻高,拳心朝后上方,臂微屈。左掌背扶貼右 肘下方,目視右拳方向(圖40) 要點:重心前移成弓步與扣拳要同時。 十四、歇步連沖拳(插步套打) 1. 接上動,上體后仰;同時,右臂向上屈肘。左掌上架于頭前上方,接著上體前傾,右小臂內旋向前下伸臂點拳,拳心朝外(此動拳型要食指中節突出), 左掌扶于右肘關節內側,目視右拳方向(圖41、42)。 2. 重心全部移至左腿,右腿屈膝提起;同時左掌向上向前下按壓,右拳收經腰間迅速從左掌背上方沖 出,拳與肩平,左掌背貼于右肘下,目視右拳(圖43)。 3. 上動不停,上體微后仰,右拳屈肘收于頭上方;同時左掌向前向下方橫切,接著右腳向后插成歇步, 隨之右拳向下經右腹向前沖出,左掌向上向里向下繞 弧扶于右大臂內側,上體微左轉,目視右拳方向(圖44、45)。 要點:此動連發三拳,第一拳向下虛點;第二拳向上幌打;第三拳為實打,并且要轉腰順肩。 十五、馬步甩劈拳(撩掌甩捶) 1.接上動,右腿蹬起伸直,左腿屈膝提起;右拳變掌向下向左繞弧收提于胸前,掌心朝上,距胸約20 公分,左掌經右臂內側,甩小臂向前下方撣掌,手背朝外,距小腹30公分,目視左掌(圖46)。 2.上動不停,左掌屈臂上提,橫于右胸前,約距10公分,掌心斜朝里。同時右掌經左臂內側甩小臂向前下撣掌,距小腹約30公分,掌背朝右,上體稍左轉,目視右掌(圖47)。 3.上動不停,左腳向左落成馬步;同時兩掌變拳,兩小臂腹前交叉,拳心均朝里。右臂在外,右拳向左向上繞弧向右下平劈,同肩高,拳眼向上。左拳向下向左向上繞弧架至頭左上方,拳心斜向上,目視右拳方向(圖48)。 要點:兩掌交替撩出要快;成馬步與架劈拳要同時。 十六、繞臂外擺腿(風擺荷葉) 1.接上動,上體左轉45°,重心移向左腿I同時右臂向下向左前上方繞弧擺舉,拳眼朝上,左臂向左后繞弧成后下舉,目視右拳方向(圖49)。 2.上動不停,上體右轉90度,重心移向右腿;隨 之右臂向上向右后繞至后下舉,左臂向左向下向右上繞弧擺舉,拳眼朝上,目視左拳(圖50)。 3.上動不停,左腳向左拳方向踢出,然后隨身體左轉向左隨體左轉90°向左擺經頭左上方時,左拳變掌向左繞弧再向右迎擊左腳外側,右臂自然側舉,目視左腳(圖51)。 要點:繞臂擺腿要快速連貫,擊拍要響亮。 十七、歇步反砸拳(二郎擔山) 1.上動不停,左腳向左落地;同時身體左轉 180°,兩腿擰成叉步,右臂隨之向左下繞至小腹前并內旋。左手向下向左再向右扶擊右小臂,目視右拳方向(圖52)。 2.上動不停,兩腿屈蹲成歇步;同時左手變拳, 兩拳分別向上向側繞成側砸拳,拳心向上,臂微屈,目視左拳方向(圖53)。 要點:成歇步與轉頭、兩拳下砸要同時,快速有力。 注:第十六動與第十七動要連貫,一氣呵成。 十八、摟手弓步沖拳(拗步摟打) 1.接上動,身體稍起,右腳向右伸出成外撲步;同時左拳抱于左腰間。右拳變掌收立于左胸前,掌心朝左,目視右腳方向(圖54)。 2.上動不停,右手向前經右腳面向右摟手握拳收于腰間;同時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向前沖左拳,拳眼朝上,目視左拳方向(圖55、56)。 要點:成弓步與沖左拳要同時。 十九、弓步雙沖拳(卷臂雙撞) 1.接上動,右拳順左臂內側向前沖出與左拳并齊,拳眼均朝上。接著兩拳變掌,掌心朝上,目視兩掌方向(圖57、58)。 , 2.上動不停,上體后仰,兩掌卷指握拳,兩臂屈肘,肘尖下垂,兩拳面朝上,同頜高,目視兩拳方向(圖 59)。 3.上動不停,上體前探4同時,兩肘左右外分, 兩拳內旋于胸前,拳面對緊,拳心朝上。接著兩拳并齊迅速向前伸臂沖出,同肩高,兩拳心均朝下,目視兩拳方向(圖60、61)。 要點:仰身屈肘握拳要稍慢,探身雙沖拳要快。 二十、刁手撲步切掌(砸拳刁手撲地錦) 1.接上動,右腳蹬地提步,·同時右拳向下經體側 繞環,在體前劈砸,左拳變掌托于右腕下部。接著右拳變掌,脾內旋外旋握拳,拳心朝上。左掌隨右腕外旋轉扶于右腕上部,目視右拳(圖62、63、64)。 2.上動不停,右腳向后落成左撲步,上體前俯; 伺時右拳后拉抱于腰間,左掌經右拳上向前下橫切掌, 掌心朝下,目視左掌方向(圖65)。 要點:提膝與掄臂砸拳,成撲步與下切掌都要同時,快速有力。刁手時腕要松活。 二十一、躍步前穿(鷂子出林) 接上動,身體重心移至左腿并伸起,右腳蹬地屈膝提起,腳尖朝下;同時右拳向前沖出,左掌扶于右肘窩。接著左腳蹬地,右腿前上擺,身體向前騰空躍起,上體右轉90度,隨之右拳向上擺繞成右上舉,左掌下繞成左下舉,目隨右拳右后視(圖66、67)。 要點:左腳蹬地與右臂上擺要同時,躍步要遠。 二十二、跪步崩拳(跪門求技) 接上動,右、左腳依次落地,當左腿屈蹲時,右腳前掌擦地面跟進,右膝跪地;同時上體左轉,右拳經腰側向前直沖,爾后反彈屈肘,拳眼對口,左手附右小臂內側,目視右拳(圖68、69)。 要點:右膝跪地與崩拳彈回屈肘要協調一致。 二十三、轉身馬步推掌(磨身撲蟬) 1.接上動,身體慢慢右轉135%重心移向右腿,接著右腳迅速蹬起,左腳提起向里扣膝,上體繼續右轉(胸朝南),同時右拳變掌直臂向下向右后繞至側后下舉,左掌由右小臂上穿出成左上舉,掌心朝前,目視右方(圖70、71)。 2.上動不停,右掌向上向左向前繞弧,經胸前變勾手下掛至身后成后下舉,勾尖朝上,隨之左掌向下向左向后繞弧再向前,經腰間至腹前與右小臂相交,經右腕上向前推出;同時左腳向左落成馬步,目視右方 (圖 72)。 要點:此動作磨身時要慢,提膝穿掌到馬步勾手撲掌,動作要快。馬步與勾手、撲掌及頭右轉要同時。 【待續】 (門惠豐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