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營養食療與飲食文化(老年大學講義:第6講)

     凌云悟道 2019-09-30

    教學內容: 《黃帝內經》飲食觀;《黃帝內經》飲食觀與現代營養學的比較;秋季要注重養肺,注意護陰潤燥;交流秋季養生的心得體會。

    教學目的和要求:理解《黃帝內經》的飲食觀;了解《黃帝內經》飲食觀與現代營養學相比較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明白秋季要注重養肺,注意護陰潤燥;互相學習交流秋季養生的心得體會。

     教學重點:講解《黃帝內經》的飲食觀;分析黃帝內經》飲食觀與現代營養學的比較;說明秋季要注重養肺,注意護陰潤燥;交流秋季養生的心得體會。

    一、《黃帝內經》飲食觀

    《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醫學經典著作,它不但奠定了中醫基礎理論,還提出了中國傳統飲食養生的基本觀點,論述了飲食結構的基本模式,首創了食物分類方法,揭示飲食與疾病的關系以及食療方法等。

      1. 飲食結構與養生

    成書于2500年前的《黃帝內經》首倡中華民族基本的膳食模式。《素問·臟氣法時論》:“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五谷包括麥、黍、稷、麻、菽,五果包括李、杏、棗、桃、栗,五畜包括牛、犬、羊、豬、雞,五菜是指韭、薤、葵、蔥、藿。

    谷物富含淀粉、葡萄糖,是機體能量的主要來源;蔬果富含各種纖維和維生素,是機體維持組織功能正常的不可缺少物;畜產品富含各種蛋白質,是機體所需氨基酸的重要補充途徑。在五谷雜糧為主食的基礎上,加以不同的肉食和蔬果搭配,達到均衡飲食,補充機體所需的各種營養,可見這種“谷果畜菜”膳食模式的科學性。

    除了總體上顯現了其搭配的合理性外,每一類的食物也具有豐富的內涵。以主食的五谷雜糧為例,小米性味甘涼,除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外,還有豐富的煙酸、胡蘿卜素,有補虛損、除濕利尿、益脾和胃的作用,對消渴口干、腰酸膝軟的人群有一定的幫助;糯米性甘溫,含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鈣、磷、鐵等,性味甘溫,有暖脾胃、補中益氣的功能,可治煩渴尿多等癥;小麥性甘涼,除一般的營養成分外,其含有較多的維生素B和維生素E,包括卵磷脂、精氨酸等,具有健脾胃清虛熱的作用,適合于心煩不寧、失眠狂躁的人群。

    奠基于18世紀中葉,20世紀初傳入我國的現代營養學與《黃帝內經》中的“谷果畜菜”膳食模式基本相似,其推薦的“營養金字塔”模型,底層是糧谷類食物,與“五谷”相對應,占最大比重;第二層是蔬菜和水果層,與“五果五菜”相對應;第三層是奶制品層,是《黃帝內經》膳食模式中唯一沒有的;第四層是動物性食品層,與“五畜”層相對應,“金字塔”塔尖為適量的油、鹽、糖, “五谷五菜”中也有其對應的主要成份。

    在“金字塔”模型中,要求每一層都比低一層的攝入量要少,以補充足夠的熱量、碳水化合物、優質蛋白以及微量元素等。可見《黃帝內經》中的 “谷果畜菜”膳食模式與現代營養學的“金字塔”模型大同小異,符合現代人的飲食需求,只有飲食結構上多元化,并且各種食物達到一定量的比例與平衡,才能保證人體基本的健康狀態。

      2. 飲食分類與養生

    五行學說是中醫基礎理論基本學說之一,它認為世間萬物均可以劃分為金﹑木﹑水﹑火﹑土五個類別,《黃帝內經》首次按食物的性味將食物歸納于五行中,并按照五行對應五臟的理論,調和人體陰陽氣血,以達到養生食療的作用。

    《靈樞·五味》:“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腎。”

    《素問·藏氣法時論》:“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棗、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肺色白,宜食苦。麥、羊肉、杏、薤皆苦。脾色黃,宜食咸。大豆、豬肉、栗、藿皆咸。腎色黑,宜食辛。黃黍、雞肉、桃、蔥皆辛。辛散、酸收、甘緩、苦堅、咸軟,毒藥攻邪。”

    《黃帝內經》認為飲食五味對不同的臟腑有不同的補益作用,肺屬金,脾屬土,肝屬木,腎屬水,心屬火,互相之間可以相生相克,對于不同體質的人群而言,他們的臟腑氣血傾向皆不同,因此通過進食相應的五味食物,有助于平衡臟腑氣血,提高機體的組織功能。

    對于現代人而言,其指導意義主要包括:不同體質人群的飲食宜忌,四季養生飲食宜忌,以及五臟不同疾病的人群飲食宜忌。例如患有脾胃系統疾病的人,在五臟中對應脾臟,脾在五行屬土,可能會克制五行中的水,即如果脾胃系統有問題,可能會使腎臟系統的相關機能失調,因此要通過多進食咸味入腎的食物來調節。

    根據中醫理論,大自然的四季也是劃分為五行的,其中的春為木,夏為火,秋為金,冬為水,四季交替為土。每個季節時段,人體臟腑氣血會有不同的盛虛狀態,例如春天木旺肝氣盛,肝氣不足的人應該進食較多的酸性食物,例如山楂、酸棗仁等,而肝氣過旺的人則應該減少酸性食物,多食甘性食物,例如山藥、大棗等。

    除了季節的五味偏頗外,不同體質的人群也應該進食不同類別的食物。例如陰虛體質的人,或者肝氣亢盛的人,忌吃溫補的食物,例如韭菜、狗肉等,宜吃滋陰潛陽的食物,例如鮑魚、牡蠣等。

    總體上來說,辛味的食物如生姜,能發散驅寒;苦味的食物如苦瓜,能清熱燥濕;酸味的食物如酸梅,能收斂助消化;甘味的食物如大米,能補脾益氣;咸味的食物如海帶,能軟堅補腎。

      3. 飲食與疾病

    《素問·痹論》:“飲食自倍,腸胃乃傷”;《素問·生氣通天論》:“膏粱之變,足生大疔”。《黃帝內經》中早已闡明飲食與疾病的關系,不恰當的飲食習慣,不但吸收不了食物的營養物質,還會產生氣滯濕阻痰凝,破壞機體的氣血陰陽平衡,從而誘發各種疾病。

    現代人最常見的疾病如肥胖、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以及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這些疾病在《黃帝內經》中也早已提及它們與飲食的關系。《素問·通評虛實論》:“凡治消癉、仆擊、偏枯、痿厥、氣滿發逆,肥貴人,則膏粱之疾也。”

    可見如果長期進食高熱量或肥膩的食物,就會容易化痰生濕,郁而化熱,痰瘀互結。因此從養生角度看,飲食應該在蔬果和肉食合理搭配的基礎上,飲食有節,盡量清淡,減輕腸胃的負荷,增強腸胃的吸收消化功能。

    以肥胖為例,現代研究表明,肥胖患者的膳食主要體現為熱量、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過高與失調,并與不良的飲食習慣如過飽、偏食等有關。

    《素問·生氣通天論》:“味過于酸,肝氣以津,脾氣乃絕。味過于咸,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味過于甘,心氣喘滿,色黑,腎氣不衡。味過于苦,脾氣不濡,胃氣乃厚。味過于辛,筋脈沮弛,精神乃央。”過多攝入某種性味的食物,只會引起其余臟腑功能的受損,氣血不能正常運化,食物精華反而會沉積于體內,形成過多的脂肪。

    因此,在《黃帝內經》的啟發中可知,肥胖的防治主要包含三點:一是清淡少食,食之以度;二是多食健脾胃助消化吸收的食物,例如山藥、木耳、紅薯等;三是五味均衡,谷果畜菜適量,谷可選粗糧,果可選酸果,畜肉盡量少選肥膏,菜宜綠蔬。

    再例如糖尿病,《素問·奇病論》:“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表明消渴跟過多吃用甘美之食物有關,脾胃系統不能及時轉化為氣血,即化為內部的郁熱,消耗機體陰津,再加上味過于甘會導致腎氣不衡,因此會出現口干渴、多飲、多尿等“三多一少”的典型癥狀。

    二、《黃帝內經》飲食觀與現代營養學的比較

      《黃帝內經》飲食觀以五行學說為基礎,結合生活膳食實踐創造了“谷果畜菜”膳食模式,這種飲食觀是宏觀整體的,源于中醫的基礎理論。食物不但能提供營養,充饑填肚,也能調理氣血,養生防病,為后世的“藥食同源”思想提供了向導。

      而現代營養學是在現代生物醫學的基礎上,創立的一種以人體營養素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學科,現代營養學是微觀的,側重研究各種食物的營養物質。

    兩者的相同之處在于,它們均以增進人體健康為目的,以飲食為基本對象,研究膳食的合理性與科學性,《黃帝內經》所倡導的食養相當于現代的生理營養學,而食療則類似于現代的臨床營養學。

    《黃帝內經》提倡的四類食物組成的膳食結構與現代飲食金字塔也是相似的,并且均強調飲食結構的平衡性,相輔相成;《黃帝內經》重視脾胃功能,強調飲食有節,與現代營養學強調消化道的正常運轉是保證營養素消化、吸收和利用的關鍵,必須充分考慮到各種營養素吸收和相互拮抗的問題,共同指導著現代人的飲食養生。

      兩者的不同之處在于,《黃帝內經》從宏觀出發,從整體著眼,以實踐研究為基礎,以脾胃為飲食保健之本,注重飲食保健的個體針對性,強調無病以飲食養生,有病首先以飲食治療,著重于食物的偏性,利用五行中的五色(青紅黃白黑)、五味(酸苦甘辛咸) 來均衡搭配飲食。具有獨特的東方色彩和民族風格,內涵比較豐富,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和實踐性,具有自身的特色和優勢。

    同時,提出了五味食物對五臟疾病和氣血運化的影響,并根據五行的相生相克提出食物的宜忌,從而使飲食保健以及食療養生有了依據。

    現代營養學則以西醫學理論為指導,從微觀出發,從局部著眼,以實驗室研究為基礎,以七大食物營養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微量元素、維生素、水、食物纖維) 為本,以平衡膳食為核心,注重不同群體營養素的供給,強調營養素對人體健康和疾病治療的作用。

    此外,“食復學說”和“飲食禁忌學說”是現代營養學中沒有而中醫學獨具的特色,是《黃帝內經》的兩大貢獻。

    《黃帝內經》不但是一部中醫學經典著作,同時也記載了飲食養生的基本理論與觀點。提出“谷果畜菜”的飲食結構基本模式,強調飲食均衡的重要性,它首次將食物按照五味進行分類并根據五行對應五臟,將五行的生克和生活實踐相結合,推演食物的互相作用和不同臟腑疾病及不同季節的飲食宜忌,從而通過飲食指導養生保健。

    此外,《黃帝內經》還指出疾病與飲食之間的關系,可供飲食防治現代常見病參考。與研究營養素為主的現代營養學相比,《黃帝內經》飲食觀更注重宏觀性和系統性,自古以來影響著中華民族的飲食習慣與飲食文化,由于東西方民眾的身體素質和人文觀念的不同,《黃帝內經》飲食觀更適合中國的國情。

    因此深入研究《黃帝內經》中的飲食理論,借古通今,進一步探索適合現代人生活的健康飲食模式與文化,在美食過程中兼顧養生保健,提高生活質量以及整個民族的身體素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秋季要注重養肺,注意護陰潤燥

    《黃帝內經》提示我們:人體的五臟對應四個季節,肺部有主宣發和肅降的功能,與秋季相對應。所以說,秋季養肺是順其自然規律的事情,我們要抓住這個時機做好養肺潤肺。

    (一)肺的生理形態

    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肺葉,在膈膜之上,上連氣道,喉為門戶,覆蓋著其他臟腑,是五臟六腑中位置最高者,故稱“華蓋”,為五臟之長。肺臟為白色分葉質地疏松含氣的器官。其“虛如蜂窠”,“浮”,“熟而復沉”。故稱為清虛之臟。

    (二)肺的生理功能

    1.肺主氣:肺主氣是肺主呼吸之氣和肺主一身之氣的總稱。“肺藏魄,屬金,總攝一身之氣”(《周氏醫學叢書·臟腑標本藥式》)。人身之氣均為肺所主,所以說:“諸氣者,皆屬于肺”(《素問·五臟生成論》)肺主氣,包括主呼吸之氣和主一身之氣兩個方面。

    (1)肺主呼吸之氣:肺主呼吸之氣是指肺通過呼吸運動,吸入自然界的清氣,呼出體內的濁氣,實現體內外氣體交換的功能。“肺……一呼一吸,與天氣相通”(《醫原》)。肺為呼吸器官,具有呼吸功能。“天氣至清,全憑呼吸為吐納,其呼吸之樞則以肺為主”

    肺為體內外氣體交換的場所。通過不斷地呼濁吸清,吐故納新,促進氣的生成,調節著氣的升降出入運動,從而保證了人體新陳代謝的正常進行。所以說:“肺葉百瑩,謂之華蓋,以復諸臟。虛如蜂窩,下無透竅,吸之則滿,呼之則虛,一呼一吸,消息自然。

    (2)肺主一身之氣:肺主一身之氣是指肺有主持、調節全身各臟腑之氣的作用,即肺通過呼吸而參與氣的生成和調節氣機的作用。“人身之氣,稟命于肺,肺氣清肅則周身之氣莫不服從而順行”(《醫門法律·肺癰肺痿門》)。

    肺主一身之氣的生理功能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

    氣的生成方面:肺參與一身之氣的生成,特別是宗氣的生成。人體通過呼吸運動,把自然界的清氣吸人于肺,又通過胃腸的消化吸收功能,把飲食物變成水谷精氣,由脾氣升清,上輸于肺。

    自然界的清氣和水谷精氣在肺內結合,積聚于胸中的上氣海(上氣海,指膻中,位于胸中兩乳之間,為宗氣匯聚發源之處),便稱之為宗氣。宗氣上出喉嚨,以促進肺的呼吸運動;貫通心脈,以行血氣而布散全身,以溫養各臟腑組織和維持它們的正常功能活動,在生命活動中占有重要地位,故起到主一身之氣的作用。因此,肺呼吸功能健全與否,不僅影響宗氣的生成,而且也影響著全身之氣的生成。

    對全身氣機的調節方面:所謂氣機,泛指氣的運動,升降出入為其基本形式。肺的呼吸運動,是氣的升降出入運動的具體體現。肺有節律的一呼一吸,對全身之氣的升降出入運動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

    肺主一身之氣的功能正常,則各臟腑之氣旺盛。反之,肺主一身之氣的功能失常,會影響宗氣的生成和全身之氣的升降出入運動,表現為少氣不足以息、聲低氣怯、肢倦乏力等氣虛之候。

    肺主一身之氣與肺主呼吸之氣的關系:肺主一身之氣和呼吸之氣,實際上都隸屬于肺的呼吸功能。肺的呼吸調勻是氣的生成和氣機調暢的根本條件。如果肺的呼吸功能失常,勢必影響宗氣的生成和氣的運動,那么肺主一身之氣和呼吸之氣的作用也就減弱了,甚則肺喪失了呼吸功能,清氣不能入,濁氣不能出,新陳代謝停止,人的生命活動也就終結了。

    肺朝百脈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過經脈而聚會于肺,通過肺的呼吸,進行體內外清濁之氣的交換,然后將富含清氣的血液輸送至全身的作用,即肺協助心臟推動血液在脈管內運行的作用。全身的血液,都要通過經脈而流經于肺,通過肺的呼吸進行氣體交換,然后再輸布全身。“食氣人胃,濁氣歸心,淫精于脈,脈氣流經,經氣歸于肺,肺朝百脈,輸精于皮毛”(《素問·經脈別論》)。

    肺朝百脈的生理作用為助心行血。肺主氣,心主血,全身的血和脈,均統屬于心。心臟的搏動,是血液運行的基本動力。血的運行,又依賴于氣的推動,隨著氣的升降而運行到全身。肺主一身之氣,貫通百脈,調節全身的氣機,故能協助心臟主持血液循行。所以,血液的運行,亦有賴于肺氣的敷布和調節。

    2.肺主行水:肺主行水,是指肺的宣發和肅降對體內水液輸布、運行和排泄的疏通和調節作用。由于肺為華蓋,其位最高,參與調節體內水液代謝。

    肺主行水的作用:人體內的水液代謝,是由肺、脾、腎,以及小腸、大腸、膀胱等臟腑共同完成的。肺主行水的生理功能,是通過肺氣的宣發和肅降來實現的。

    3.肺主治節:治節,即治理調節。肺主治節是指肺輔助心臟治理調節全身氣、血、津液及臟腑生理功能的作用。心為君主之官,為五臟六腑之大主。肺為相傅之官而主治節。“肺與心皆居膈上,位高近君,猶之宰輔”。心為君主,肺為輔相。人體各臟腑組織之所以依著一定的規律活動,有賴于肺協助心來治理和調節。因此稱肺為“相傅之官”。

    4.肺主宣肅:宣謂宣發,即宣通和發散之意。肅謂肅降,清肅下降之意。肺稟清虛之體,性主于降,以清肅下降為順。肺宜清而宣降,其體清虛,其用宣降。宣發與肅降為肺氣機升降出入運動的具體表現形式。肺位居上,既宣且降又以下降為主,方為其常。肺氣必須在清虛宣降的情況下能保持其主氣、司呼吸、助心行血、通調水道等正常的生理功能。

    肺氣的宣發和肅降,是相反相成的矛盾運動。在生理情況下,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約;在病理情況下,則又常常相互影響。所以,沒有正常的宣發,就不能有很好的肅降;沒有正常的肅降,也會影響正常的宣發。只有宣發和肅降正常,才能使氣能出能人,氣道暢通,呼吸調勻,保持人體內外氣體之交換,才能使各個臟腑組織得到氣、血、津液的營養灌溉,又免除水濕痰濁停留之患,才能使肺氣不致耗散太過,從而始終保持清肅的正常狀態。如果二者的功能失去協調,就會發生肺氣失宣或肺失肅降的病變。前者以咳嗽為其特征,后者以喘促氣逆為其特征。

    (三)肺的生理特性

    1.肺為華蓋:蓋,即傘。華蓋,原指古代帝王的車蓋。肺為華蓋是指肺在體腔中位居最高,具有保護諸臟、抵御外邪的作用。肺位于胸腔,居五臟的最高位置,有覆蓋諸臟的作用,肺又主一身之表,為臟腑之外衛,故稱肺為華蓋。肺為華蓋,說明肺位高居,猶如傘蓋保護位居其下的臟腑。

    肺通過氣管、喉、鼻直接與外界相通。因此,肺的生理功能最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如自然界風、寒、暑、濕、燥、火“六淫”之邪侵襲人體,尤其是風寒邪氣,多首先入肺而導致肺衛失宣、肺竅不利等病變,由于肺與皮毛相合,所以病變初期多見發熱惡寒、咳嗽;鼻塞等肺衛功能失調之候。

    2.肺為嬌臟:肺為嬌臟是指肺臟清虛嬌嫩而易受邪侵的特性。嬌是嬌嫩之意。肺為清虛之體,且居高位,為諸臟之華蓋,百脈之所朝,外合皮毛,開竅于鼻,與天氣直接相通:六淫外邪侵犯人體,不論是從口鼻而人,還是侵犯皮毛,皆易于犯肺而致病。

    3.肺氣與秋氣相應:肺為清虛之體。性喜清潤,與秋季氣候清肅、空氣明潤相通應.故肺氣在秋季最旺盛,秋季也多見肺的病變:肺氣旺于秋,肺與秋季,西方、燥、金、白色、辛味等有內在的聯系。

    (四)秋季養生應養肺為先,注意護陰潤燥。

    秋季,按中醫五行學說,秋屬肺金,也就是說“金木水火土”五行中,秋屬金,肺屬金。秋天正是肺的臟氣最旺,功能最強的時候。《黃帝內經》中提出“秋冬養陰”的養生原則,秋季養生應注意護陰潤燥,以養肺為先。

    1、常開懷--宣肺

    中醫有“常笑宣肺”一說。大笑能使肺擴張,人在笑的同時,還會不自覺的進行深呼吸,清理呼吸道,使呼吸通暢。

    2、常按摩--護肺

    按迎香穴,將兩手拇指外側沿鼻梁、鼻翼兩側上下按摩60次左右,然后按摩鼻翼兩側的迎香穴20次,每天早晚各做1-2組。叩肺腧穴,每晚臨睡前端坐椅上,兩膝自然分開,兩手放在大腿上,頭正目閉,全身放松,意守丹田。吸氣于胸中,兩手握成空拳,輕叩背部肺腧穴,同時從兩側背部由下至上輕拍,持續10分鐘。

    3、常主動咳嗽--凈肺

    隨著工業污染和汽車尾氣的大量排放,人體吸入空氣的污染物后,輕者可引起支氣管炎,重者甚至癌變。因此,秋日應注意開窗通風,每天早晚選擇空氣清新處主動咳嗽,清除呼吸道及肺部污染物。

    4、常主動喝水--益肺

    多喝水益肺,秋季氣候干燥,使人體大量丟失水分。要及時補充這些損失,每日喝水量至少比其他季節多500ml以上,以保持肺臟和呼吸道的濕潤度。還可以讓水直接進入呼吸道,將水倒入杯中,用鼻子對準杯口吸入,每次10分鐘,每日2-3次即可。

    5、常深呼吸--清肺

    適度的深呼吸有助于清肺。腹式呼吸:伸開雙臂盡量擴張胸部,然后用腹部來帶動呼吸,可增加肺容量。縮唇呼吸:快速吸一口氣,呼氣時像吹口哨一樣慢慢呼出,目的是讓空氣在肺內多停留,讓肺部充分的氣體交換,次數量力而行。

    6、常運動--健肺

    多做擴胸運動,戶外有氧運動:跑步、爬山、游泳等。

    7、常食粥--養肺

    中醫認為,銀耳味甘淡性平,歸肺、胃經,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功效。百合有清心、潤肺、寧神之功,山藥有健脾胃、益肺補腎的功效。可以適當喝一些銀耳百合粥、山藥粥等。

    8、常食療--潤肺

    雪梨、銀耳、蜂蜜、百合、白蘿卜等都具有潤肺的功效。我們在第3講的資料里,曾介紹了8個潤肺的食療方及其制作方法。

    四、交流秋季養生食療的心得體會

        請大家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交流一下在秋季養生食療方面的心得和體會。

    《營養食療與飲食文化》第6講小結

    本講主要講解了《黃帝內經》的飲食觀;分析了《黃帝內經》飲食觀與現代營養學的比較;說明了秋季要注重養肺,注意護陰潤燥;交流了秋季養生的心得體會。

    本講講義在我的“個人圖書館”,網址:http://wuyichao550816.360doc.com

    搜索

    復制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天堂中文官网| 护士张开腿被奷日出白浆| 成人特黄A级毛片免费视频| 在线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无遮无挡爽爽免费视频| 精品999日本久久久影院| 四虎成人精品无码| 国产精品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无码| 六月丁香婷婷色狠狠久久| 国产精品天天看天天狠| 在线中文字幕亚洲日韩2020|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综合| 国产成人最新三级在线视频 | 少妇又爽又刺激视频| 国内大量揄拍人妻精品視頻| 日夜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电影欧美| 男女动态无遮挡动态图| 人妻AV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熟妇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视频| 精品一卡2卡三卡4卡乱码精品视频|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潮喷| 在国产线视频A在线视频|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一区发布| 美日韩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肥臀浪妇太爽了快点再快点| 日本一道本高清一区二区| 西西人体大胆444WWW| 又大又硬又爽18禁免费看| 女厕精品合集KTV偷窥| 亚州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国产AV人人夜夜澡人人爽| 老色鬼在线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一本到99热免费| 久久久国产精品VA麻豆| 欧美熟妇乱子伦XX视频| 亚洲蜜臀av乱码久久| 欧美性受XXXX黑人XYX性爽| 亚洲欧洲专线一区|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蜜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