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記憶的來源方式以聲音和圖像為主,而往往圖像記憶會深刻,容易記下來,比如說小朋友看一場電視,接受的信息量是非常大的,可是絕大多數的信息量記下來了, 這就是運用圖像記憶,一次能記住幾百字的內容,快速并且有效,而且你會發現能記住很長時間。 這是因為大腦的偏好不同188,對大腦而言2040,對于密密麻麻的7993文字是會有那么一點兒討厭的,就算是《古文觀止》《紅樓夢》這樣經典而文辭優美的作品,我們依然會覺得閱讀很疲累,這是因為大腦偏愛簡潔。大腦的第二個偏好是喜歡結構性強的東西,也就是說,結構越是簡單清晰,大腦就越容易記住,像我們平時收集到的知識都是碎片化的信息,我們很難自行去整理,沒有體系、結構化的東西,往往就很難記住,反之則容易記住,比如一本書,看似長篇累牘的內容,給了你一個結構圖,結果整本書就只圍繞幾個點,這樣就有利于記憶。 其實,大腦就是喜歡圖像化的東西,圖像是人類大腦中天然的、基因里自帶的東西。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都在運用圖像記憶。例如:我們每天生活中所經歷的事情,我們往往會只經歷一遍,就能長時間記住。我們可以回想一下,今天早上,我們是怎樣起床的,起床后又做了些什么事情,都可以一一清晰地回想起來。甚至幾天前、幾個月前、幾年前、幾十年前發生的許多事情,我們都可以很清晰地回憶起來。這就是我們圖像記憶過目不忘的功能。例如,我們看生動的小說、看電視、看電影,只需要看一遍,就會印象很深刻,很久都不會忘記。我們看一場電影,一個多小時,看完后,基本上所有情節都能輕松地回憶起來,不需要把一部電影連續看好多遍。所以,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在運用圖像記憶,并擁有這種過目不忘的記憶能力,只不過許多人不曾留意而已。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快速記憶法,如“聯想記憶法”、“定樁記憶法”、“記憶宮殿記憶法”等,但這些記憶法本質上還是邏輯記憶。照相記憶與快速記憶法有著本質的區別: ① 在成像方面,“照相記憶”不需要對記憶對象作任何加工,只要練成“照相”(腦屏成像)功能就可以。而“聯想記憶”每次記憶都要對記憶對象“編故事”,將文字、數字等信息轉化為圖像信息記憶。 ② 在信息存儲方面,“照相記憶” 存儲的是“照片”,“聯想記憶” 存儲的是信息轉化“程序”。 ③ 在信息還原方面,“照相記憶”直接顯示內存的照片,而“聯想記憶”還要將內存的圖像信息反向聯想轉化,二者費時費(腦)力比較,不可同日而語。 ④ 在記憶準確性方面,“照相記憶”只對記憶對象作客觀的“拍照、存儲、提取、顯示”,準確性不言而喻。而“聯想記憶”所“記”的不是記憶對象本身,而是多次聯想轉化后的圖像,而“憶”的時候又要同時作第二次聯想轉化(反向),在準確率和效率方面沒有照相記憶高。 下面為大家介紹腦屏成像記憶訓練方法: 黃卡訓練5階段 1、能夠看到黃卡的互補色(也就是中心的藍色圓點變成黃色,周圍的黃色變成藍色) 2、能夠看到黃卡的原色 3、能夠有意識地改變所出現的殘像的顏色和形狀; 4、能夠自然地產生心像; 5、能夠隨心所欲地看到自己希望看到的心像。 黃卡訓練的第一階段,就是看到互補色,任何人都可以輕松做到。 剛開始訓練的時候,閉上眼睛之后,互補色出現的時間比較短,而且顏色比較模糊、暗淡。 隨著訓練的深入,互補色在眼前“屏幕”停留的時間就會越來越長,而且越來越清晰、顏色越來越鮮明。然而互補色停留的時間越來越長、顏色越來越鮮明,并不意味著自然就會過渡到看到黃卡原色的階段。 因為,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之間,是質的差別,而不是量的差別。可以這樣說,從第一階段進入第二階段,是最難的階段,大部分人到了第一階段就徘徊不前了。事實上,我們能看到黃卡的互補色,這是視覺神經的一種生理機能,是任何人都具備的,就像我們睜開眼睛能看到東西一樣,并沒有多少特殊之處。 然而,閉上眼睛能看到黃卡的原色,這個機理就大大不一樣了。因為,這需要把我們的內視覺功能激發出來,才能夠做得到。 應該說,內視覺功能是人人都具有的,但它卻是一種潛在的能力,不能夠馬上調動出來。這種潛意識的能力,兒童或許比較容易激發這種能力,但隨著我們長大,顯意識越來越強大,抑制潛意識,內視覺能力就越來越難調動了。 沒有這種能力的人可能覺得這個腦屏成像、內視覺的體驗比較難理解。而事實上,所有人都應該能夠輕易地理解、體會這種功能。 因為,這種內視覺的體驗,所有人都正在經歷著,那就是在夢中。事實上,人們在夢中的時候,就是在腦屏上來看到一幅幅夢中的畫面、場景。當然,多數時候的夢可能會比較暗淡、缺乏鮮明的色彩,但偶然,我們也會做一些畫面清晰、色彩鮮明的夢,這時的體驗,跟看電影沒有多大的區別。 在睡夢中,我們的顯意識暫時消失了,潛意識活躍起來,于是潛意識的內視覺功能,也就表現了出來。而在清醒狀態下,由于受到了顯意識的壓抑,這種內視覺功能就難以出現。 有時我們不一定在睡夢中,而是在打瞌睡的時候,也會經常體驗到夢境,眼前也可以清晰地看到圖像。因為當我們打瞌睡的時候,顯意識暫時消失了,這種內視覺的功能又得以暫時出現了。所以,由此看來,黃卡訓練法,就是要幫助我們在清醒狀態下激發出內視覺的能力,通過這種神奇能力的發揮而能夠達到高速閱讀、高速記憶的目的。 要想在清醒狀態下調動出這種內視覺能力,相對比較容易、比較快速、而且適合大多數人的方法,就是要在閉上眼睛的清醒狀態下,來感受、體會這種內視覺。然后,這種功能就有可能被我們調動出來。 黃卡和曼陀羅卡訓練的巧妙之處就在于,通過黃、藍、紅、綠這四種最能刺激眼球的顏色,讓我們輕松地在大腦屏幕上看到顏色鮮明的形狀,雖然這只是補色,但只要能夠看到這個補色,我們就能夠學會如何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這個腦屏,學會認真去看、去感受腦屏,然后,持續下去,很有可能,我們的內視覺就真的被激發出來了。 黃卡訓練的五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只是起一種引導作用,第二、三、四階段才是真正的內視覺階段,而且是逐漸深入的內視覺階段。 所以,如果我們真的希望能夠激發出內視覺、能夠順利地按照這五個階段進展下去,那么,最關鍵的,就是要學會引導自己的注意力,學會閉著眼睛來觀看,認真地體會我們的大腦屏幕,然后,奇跡就會在這個屏幕中忽然出現! |
|
來自: 藍天白云tofwsu > 《記憶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