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2年,李秀成的帶領太平軍在雨花臺和湘軍進行了長達46天的殘酷戰役,堪稱太平軍與清軍之間最為慘烈的一戰,最后太平軍被打敗。 要知道太平軍擁有30萬之眾,對手湘軍,有戰斗力的不過1萬余人。太平軍被打敗的原因何在? 李秀成與湘軍血戰雨花臺1862年,湘軍迅速進抵天京城下,大出洪秀全意料。天天醉迷于美女、洋經的洪秀全如夢方醒,于是一日三詔催促李秀成從上海前線回援。 8月6日,洪秀全嚴詔催逼李秀成趕快回援。 9月14日,李秀成無奈,只得集結堂弟侍王李世賢、護王陳坤書等十三個王爺,領兵十余萬,由蘇州出發,在東壩會齊,回援天京。 太平軍此時在城外就有20多萬大軍,城內還有十多萬人馬,且裝備精良,糧草充足。反觀湘軍曾國荃部,只有三萬多人,加上當時,江南地區爆發了瘟疫,軍隊中士兵大多染病。 湘軍此時能勉強荷戈作戰的最多不過1萬人左右,比之30萬太平軍,強弱之懸殊一目了然。太平軍可是裝備了洋槍洋炮,火器很強,為何還是慘敗? 1862年10月13日,李秀成指揮大軍對湘軍展開進攻。曾國荃深知硬拼不行,要求湘軍上下嚴遵深溝高壘的“縮營自保”策略,只在太平軍進攻時發炮還擊,不得主動進攻。湘軍向來以善守著稱是一個原因。 太平軍人海戰術,結果讓自己損失慘重;太平軍用同伴的尸體墊平濠溝,發起沖鋒也被打敗;太平軍挖地道,湘軍或熏以毒煙,或灌以穢水,或以木樁堵洞口,使太平軍的地道也連連失效。 李秀成部用火藥炸塌湘軍兩處營墻,排炮排槍與箭弩齊發。眼見數千吶喊的太平軍已經殺入營壘,湘軍上下急紅了眼,深知今日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但沒有一個逃跑的,而是奮勇殺敵。太平軍往返沖殺五六次,終不得入。 激戰46天,30萬太平軍勢竭了,李秀成害怕自己的大本營保不住,于十月份倉皇撤退。雨花臺血戰以湘軍的勝利而告終。 此役太平軍雖然強勢的擊斃了湘軍副將倪桂節等人,曾國荃左頰受槍傷,太平軍自己卻也損失慘重,也未能解了天京之圍,至此,十三王回援天京的作戰完全失敗。 雨花臺之戰充分暴露出了太平軍的將領腐敗無能,士兵貪生怕死的情形。 太平軍后期的戰斗力真可謂落毛的鳳凰不如雞,除了長期隨忠王的隊伍還有些戰斗力,其他都是烏合之眾。 腐敗無能,貪生怕死的太平軍領袖,早已腐朽不堪,士兵烏合之眾,一觸即潰,焉能不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