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上班族再熟悉不過了,以前很少見,現在身邊卻時不時發生。 這也在提醒我們,該對我們腸道做做護理了! 大腸癌,又稱結直腸癌,是大腸上皮的癌癥。從全球來看,大腸癌的病發率和死亡率在所有癌癥中排名第五。至于在中國,大腸癌都是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癥之一,也是中國城市人口中第二高發癌癥。2015年的中國腫瘤登記年報顯示,我國每3分鐘就有一個人因大腸癌而死亡,每1.5分鐘就有一人被確診患有大腸癌。 從這些數據看來,大腸癌預防不容忽視。那么,我們又該如何救出大腸癌?被確診的話,又該如何治療? 目前,我們尚未明確大腸癌的具體原因,但一般認為,大腸癌是環境、飲食和遺傳等等的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大腸癌和飲食的關系比較密切。多肉少菜,缺乏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會提高患大腸癌的風險。亞硝胺及其化合物是腸癌的重要致癌物,煎炸、烘烤食物的甲基芳香胺也與之密切相關。 遺傳的作用也很重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發生癌變的幾率達到100%,有大腸癌家族史者患該病的風險是普通人的4倍。 此外,吸煙、肥胖、血吸蟲病、長期缺乏活動等也是大腸癌的病因之一。 大腸癌致病原因很多,不過其發展比較緩慢,且可以分為多個階段:息肉→小腺瘤→大腺瘤→低級別上皮內瘤變→高級別上皮內瘤變→早期腺癌→晚期腺癌。 看一個人是否得大腸癌,通常會分為粗篩和精篩兩步。 粗篩是通過問卷、病史、大便隱血實驗等來確定就診人是否屬于大腸癌的高危人群,再建議他們做腸鏡檢查。如果害怕做腸鏡,可以選擇做無創基因檢測。 如果大便里檢測出了大腸癌相關的突變基因陽性或甲基化基因陽性,或者是大便有隱血,便說明就診者發生癌前病變或癌變的風險比較高。這時,就診人需要做精篩。 精篩中必不可少的是腸鏡,腸鏡是檢查大腸癌變的金標準。腸鏡樣本可用于做病例診斷,也可以確定病變位置。如果病理診斷確定了就診者有大腸癌的癌前病變或者癌變,就需要盡快接受治療。 如果是“早期腺瘤”階段,或是在癌變前發現病變,在照腸鏡的時候就可以切除病變,直接預防大腸癌的發生。如果不幸確診了大腸癌,就要馬上根據具體情況治療。 治療大腸癌應該以個體化治療為原則,根據患者的健康程度、年齡、腫瘤病理類型、癌癥分期,來選擇治療方法。 以不同分期粗略地談治療方法:原位癌可在腸鏡下治療,可達至根治目的;早期大腸癌刻在通過手術切除達到根治目的,部分可在腸鏡治療達至根治;中晚期大腸癌則多以手術為主,術后輔以化療、放療、靶向治療等。 有的大腸癌患者(尤其是中晚期)可能無法做手術,醫生會根據前款選擇放療、化療或靶向治療來改善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質量。 復發或伴有遠處轉移性大腸癌者,可選擇化療或靶向治療,部分也可選擇手術。 大腸癌患者在治療期間要特別注重營養支持。大部分腫瘤患者都有營養不夠的情況,晚期還會出現惡病質。 現在,大腸癌并非什么不治之癥,但什么時候治療,效果就差很遠。I期大腸癌的5年生存率達到90%以上,而如果在Ⅲ期、Ⅳ期才發現,生存率會直線下降,Ⅳ期結腸癌5年生存率只有11%。所以,有預防意識,及時檢查,相當重要。@我要上頭條@清風@39健康超能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