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為什么,每次聽到那句已經被人用得爛大街的名言“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時,心里就一陣反胃。因為真實的生活遠比這句話殘酷的多!當貴州的吳花燕為省錢給弟弟治病,吃了整整5年的糟辣椒拌飯時,她的生活已經不是“茍且”,而是“生不如死”了。 事實上,“真實”的生活是什么?就是“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別人活膩的遠方。”當很多人還在為“詩和遠方”苦苦掙扎時,已經有人在“詩和遠方”中活膩味了。對很多人來說,光是活著就已經竭盡全力了。可對有些人來說,一生下來就已經活在了很多人羨慕的“詩和遠方”里。 就像唐代詩人白居易這首名詩《直中書省》中描述的那樣,在他看來無聊透頂的“宮中值班”,在很多普通人眼中,卻是十分令人羨慕的事情。詩中的他無聊又寂寞,便寫下了這首“無聊”的名作。全詩如下:
在唐代,對于一般的士子而言,能夠到中書省宿值,是畢生追求的夢想。可對于宦海沉浮已經十幾年的白居易來說,卻是無聊之極的公差。正所謂“有人星夜趕科場,有人辭官歸故鄉”,個人的追求不同,心情也大不相同。 詩作首二聯“絲綸閣下文章靜,鐘鼓樓中刻漏長” 是說:我在中書省擬詔書的絲綸閣值夜班,沒有什么公務要做。周圍一片寂靜,只聽到鐘鼓樓上刻漏的滴水聲,真是讓人覺得時間過得太慢了。 此聯中的“絲綸閣”是指皇帝發布詔書的地方。此時的白居易得授中書舍人,在中書省內值班時,已經50歲了。他是一個恬淡處世的人,又飽經宦海沉浮,因此在中書省值班對他而言確實比較無聊。 可是,對很多當時的讀書人來說,能到中書省值班卻是一件非常令人羨慕的事情,可能一生都無法實現。只能說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緊接著,因為覺得無聊而寂寞,于是白居易又接著寫道“獨坐黃昏誰是伴?紫薇花對紫薇郎。” 白居易寫這首詩的時候正是日暮時分,大臣們都紛紛散去,于是中書省內一片寂靜。無聊而寂寞的他,獨自對著禁院中的紫薇花,發出“紫薇花對紫薇郎”的感嘆。后二聯幽默詼諧,是全詩的點睛之筆。其中“紫薇郎”是唐代中書舍人的別稱。 詩人用看似幽默的語言,來寬慰自己寂寞的心情,同時也暗含了無聊乏味的宮廷生活的厭煩。一個“對”字,寫出了詩人與花“相看兩不厭”的情景,將詩人無聊寂寞、無人相伴的情景寫得很是生動傳神。 整首詩秉承成了白居易一貫不進取的“消極”思想,寫自己當值絲綸閣時的“無聊寂寞”因無事可做而覺得漏聲長,因寂寞無伴而觀察紫薇花,又因觀察紫薇花而更感無聊寂寞。詩作淺顯直白、情趣盎然,很好地印證了白居易“淺白”詩風特點。 這首詩只有短短4句,詩中的場景看似無聊寂寞,但從今人的觀點來看,卻十分令人羨慕。試想:一個人到了50多歲,端著國家飯碗,有一個很高的公家職位,有很好的福利待遇,工作還沒什么壓力,這是多么令人羨慕的生活呀!可白居易卻覺得無聊寂寞,只能說,人比人,氣死人! (注: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作者刪除。在此,感謝圖片的提供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