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時期是中國古典的巔峰時代,涌現出一大批偉大的詩人詞人。而這些詩人大多有一個比較響當當的稱號,諸如詩仙李白,詩圣杜甫,詩佛王維,詩魔白居易,詩鬼李賀,詩豪劉禹錫,詩家天子王昌齡…… 但是不知道大家發現沒,這些都是唐朝的詩人,宋朝的詞人就沒有這些稱號了。所以如果是宋詞亦有詞仙,那我覺得當蘇軾莫屬。 宋詞若論詞仙,非蘇東坡莫屬 清代學家王士禎在《帶經堂詩話》中寫道:“漢魏以來,二千余年間,以詩名其家者眾矣。顧所號為‘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蘇子瞻三人而已。” 故此,子瞻和太白一樣,當屬謫仙人。 “烏臺詩案”后,蘇軾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一職,這次貶謫可以說是蘇軾人生的分水嶺,既是他仕途最失意的時間,也是他人生最詩意的階段。蘇軾在黃州期間取了“東坡居士”的雅號,寫下了大量流傳千古的名篇。 今日想與大家分享詞仙蘇軾在這期間寫下的幾首詞,每一首都是千古絕唱,值得在三閱讀。 宋詞若論詞仙,非蘇東坡莫屬 《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 松間沙路凈無泥, 蕭蕭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 門前流水尚能西! 休將白發唱黃雞。 該詞是蘇東坡1082年春任黃州團練副使時作的一首記游詞。這首詞從山川景物著筆,意旨卻是探索人生的哲理,整首詞如同一首意氣風發的生命交響樂 ,一篇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宣言書,流露出對青春活力的召喚,對未來的向往和追求,讀之令人奮發自強。 在貶謫生活中,能一反感傷遲暮的低沉之調,唱出如此催人自強的歌曲,這也正體現出蘇東坡隨緣自適、曠達樂觀的性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這首詞寫于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七月,是蘇東坡貶居黃州時游黃風城外的赤壁磯時所作。黃州數年是蘇東坡思想發生轉折的時期,也是他不斷走向成熟和睿智的時期,他以此保全自己的岸然人格,也以此養護自己淳至的精神。這首《念奴嬌》便可見端倪。 東坡是個曠達之人,盡管政治上失意,卻從未對生活失去信心。這首詞就是他這種復雜心情的集中反映,詞中雖然書寫失意,然而格調是豪壯的,跟失意人的同主題作品顯然不同。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這首詞是元豐五年(1082)十二月蘇東坡初貶黃州寓居定慧院時所作。 這首詞的境界,確如黃庭堅所說:“語意高妙,似非吃煙火食人語,非胸中有萬卷書,筆下無一點塵俗氣,孰能至此!”這種高曠灑脫、絕去塵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藝術技巧。 東坡此詞能臻此境,在于“非因寄托而為是詞”,乃“觸發于弗克自己,流露于不自知”。這正是蘇東坡的才學,氣度,思想的體現。 缺月掛疏桐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此詞作于元豐七年(1084)蘇東坡被貶黃州的第三個。 蘇東坡和朋友們外出喝酒,回來時被一場大雨淋得好不狼狽,大家失魂落魄,唯有他一人興高采烈,驟雨稍停,一首“《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脫口而出。 全詞即景生情,語言詼諧。將他雖處逆境屢遭挫折而不畏懼不頹喪的倔強性格和曠達胸懷表現的淋漓盡致。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這首詞作于神宗元豐五年,即東坡黃州之貶的第三年。全詞風格清曠而飄逸,寫深秋之夜在東坡雪堂開懷暢飲,醉后返歸臨皋住所的情景。 蘇東坡政治上受到沉重打擊之后,思想幾度變化,由入世轉向出世,追求一種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在他復雜的人生觀中,由于雜有某些老莊思想,因而在痛苦的逆境中形成了曠達不羈的性格。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馀生。”這句余韻深長的詞,表達出詞人瀟灑如仙的曠達襟懷,也是他不滿世俗、向往自由的心聲。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這就是蘇東坡,即使被貶黃州,在仕途最灰暗的日子,東坡依然能保持豪放不羈、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隨緣自適,超然物外。告訴我們即使身陷泥沼,也不要忘記仰望星空。風雨亦是人生的風景。 正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蘇東坡。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蘇東坡 但是若論詞仙,非東坡莫屬。 把生活,活出詩意,便是詩人 關注“十二讀書”,生活需要一點詩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