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鋅刻度”(ID:znkedu),作者 毛建明,編輯 許偉。36氪經授權發布。原標題《今日頭條有邊界》。 企業有邊界嗎?是什么決定了一家企業的邊界? 對這兩個問題的爭論和研究,至少要追溯到250多年前的亞當·斯密。在《國富論》的開篇,亞當·斯密就曾用制針廠的例子來說明分工和專業化的重要性。 每家企業都有對邊界拷問的答案。“今日頭條的邊界是‘一橫一豎’。”在近日的今日頭條生機大會上,履新的今日頭條CEO朱文佳表示:“一橫”是盡可能豐富的內容體裁,“一豎”是盡可能多的分發方式。 “我們希望圍繞‘連接人與信息,促進創作與交流’這一使命,打造出一個最好的通用信息平臺,我們的使命就是我們的邊界。”2015年加入字節跳動,今年9月作為新晉的今日頭條負責人,向張一鳴直接匯報的朱文佳說。 01.頭條的邊界邏輯成立7年后,今日頭條母公司字節跳動已成為中國未上市互聯網公司中估值最高的獨角獸,在2018年10月獲得軟銀愿景基金領銜的投資后,估值就達到750億美元,遠超京東、百度、拼多多的市值。 與此同時,過去幾年,今日頭條被問得最多的話題是:今日頭條的邊界是什么?畢竟,從頭條號、短視頻,到問答、微頭條、社交APP,直至搜索,這家誕生于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公司,一直在不斷試探自己所能觸達的邊界。 其實,這也是互聯網產業高速發展后,所有企業都會被共同追問的話題。艾瑞網《2019年去邊界化趨勢下的新營銷策略研究報告》中就認為,在經歷二十多年的高速增長后,隨著互聯網的體量更大,互聯網的技術更為進步,互聯網的邊界正在消逝。 邊界消逝背后,是互聯網業務生長邏輯趨于相同,依靠某一項核心業務的平臺傳統定義已被打破——這意味著,只有持續創新,持續拓展邊界,才能讓一家科技公司保持增長,在多變市場中,立于不變之地。 無邊界,就此成為國內外眾多企業的共同選擇。 谷歌可以說是無邊界企業的代表。盡管谷歌在搜索領域繼續保持著無可動搖的地位,但在云計算、人工智能、無人車、智能家居、健康設備等眾多領域,谷歌都已經進行了多年布局,并處在積極增長勢頭中。 海爾集團同樣倡導“企業無邊界”。張瑞敏認為,互聯網時代企業是無邊界的。要擁有平臺,要從“有邊界”走向“無邊界”。馬云同樣公開認為,未來互聯網沒有邊界,就像電沒有邊界一樣。 2016年,張一鳴和王興先后接受《財經》知名記者小晚采訪時,兩人的回答同樣是:“不設邊界”。即使是多元化并不突出的滴滴,也在共享單車、互聯網金融等行業上下游多個領域進行了布局。 只不過,不設邊界的擴張對一家企業而言,也可能同時意味著效率下降、管理收益遞減,管理者的經驗和判斷失誤也會增多。樂視和暴風不設邊界最終崩塌,就是最好案例。這決定了企業不可能無限制地擴大,以致于完全替代市場的作用。 另一方面,不設邊界,還會導致敵人增多。比如美團,從團購網站發展成為集外賣、團購、票務、酒店、網約車、單車、金融、買菜等業務于一體的龐大生活服務類平臺。伴隨業務快速擴張,對美團和王興的爭議聲音也越來越多——“樹敵太多”、“沒有情商”等詞也成為外界對王興的標簽。 相比之下,盡管張一鳴在企業家中相對低調隨和,但隨著今日頭條的一路高歌猛進,不少互聯網巨頭、新貴,也不可避免的先后把今日頭條當成“敵人”。 所以,從上述幾個角度而言,7年之癢的今日頭條,明確自己的邊界邏輯,正當其時。 根據朱文佳的說法,今日頭條有自己的清晰邊界邏輯,那就是“一橫一豎”:橫軸是“內容載體”,縱軸是“分發方式”,坐標軸內是今日頭條App、頭條號、頭條視頻、悟空問答、微頭條和頭條搜索等。 這些舉措聚攏而成的是一個通用信息平臺。其有兩層含義:一是普惠,人人都可以使用,二是豐富,支持多種分發方式和內容體裁。這兩層含義,構成了今日頭條產品策略的基石。 “頭條的使命就是頭條的邊界,即連接人與信息,促進創作與交流。”朱文佳說:“一個現代人所能接觸到的所有內容體裁和分發方式,幾乎都在頭條平臺上得到了容納和體現。” 這意味著,今日頭條談到的所謂邊界,其實是只要產品策略的基石沒有變,只需在“一橫一豎”之內即可——換言之,隨著坐標軸的內容載體不斷延伸,今日頭條的邊界同樣正在繼續擴大。 02.用搜索去挖掘增量空間“一橫一豎”也會面臨一個問題:還有哪些橫和豎,能對今日頭條的增長帶來更大貢獻? 在外界看來,今日頭條正面臨增長的壓力。此前,張一鳴在6-7月CEO面對面會議上說,如果沒有場景的拓展和優質內容,頭條的增長空間可能只剩4000萬DAU。 “我們自己去正視這個問題。”朱文佳對此坦承,早期今日頭條增長速度比較快,一年漲3000萬至4000萬。但是最近一兩年,速度慢下來了,增長的曲線比較平穩。 可以預見的是,頭條一定會通過邊界的擴展,去換得更大增量的發展空間。 目前,布局兩年、動作頻頻的搜索,被外界普遍看成是今日頭條的業務突破點。 7月31日,字節跳動招聘平臺宣布,已經成立字節跳動搜索部門,將打造全新搜索引擎。今年9月,字節跳動完成對互動百科的全資收購,持股100%,還在2018年底就挖來了前360搜索產品負責人吳凱擔任其搜索業務的負責人。 11月13日晚,今日頭條疑似在部分安卓手機的App進行了搜索功能的內測。搜索框下移被調整至頁面的核心位置,占據了首屏約三分之一的位置。今日頭條方面隨即公開表示,這一內測版本僅為小范圍試驗,并非正式上線。 對于今日頭條做搜索的決心,朱文佳在接受采訪時的定調是,“我們會重點做搜索,而且今日頭條搜索不僅是一個頭條內部的搜索工具,而是成為全網通用搜索。” 這個信心,基于對未來形勢的判斷,“推薦引擎和搜索引擎可以有機結合,這是產品發展的好的方向。” 推薦引擎正是今日頭條擅長的方向——可以說,字節跳動估值750億美元,推薦系統功不可沒。 “推薦引擎是信息找人,搜索引擎是人找信息。”朱文佳說,今日頭條做搜索的原因起初是基于用戶對體驗的不滿,有用戶在頭條上看到內容后想搜一下,以前頭條搜索做的不太好,用戶得不到他想要的信息,只好跳到其他地方搜索。 因此在朱文佳看來,做頭條搜索并非競爭驅動,而是基于產品使命和用戶需求。“頭條是信息分發平臺,搜索是信息分發的一種基礎形式。”他說,經過對比測試,在用戶體驗方面,頭條搜索已經進入了業界的第一梯隊。 所以,面對外界“今日頭條搜索目標是想超越百度”的問題,朱文佳的回答很坦然:既然做一個東西,肯定瞄著第一去做的,如果瞄著第二,肯定沒有奔頭。 在朱文佳看來,做好搜索有幾個點比較關鍵。第一是技術,推薦引擎的搜索架構跟百度不一樣;第二是內容生態建設;第三是內容質量;第四是產品的初心問題。 在內容生態建設上,今日頭條最新的一項舉措是“創作者收益計劃”。今日頭條生態總經理洪緋表示,希望未來一年,幫助1萬位創作者月薪過萬,計劃將主要從百億流量包、個性化IP打造和多元變現方式三方面,助力優質創作者獲得更多收益。 這其實仍是在“一橫一豎”產品邏輯下,打造通用信息平臺的舉措之一。朱文佳就說:“要打破信息繭房,通用信息平臺是當下最好的辦法。因為,只有內容體裁足夠豐富,分發方式足夠多樣,人們才能獲得更多的信息,看到更大的世界。” 回答最初問題。今日頭條的搜索布局,成功概率有多大?誰也沒有準確答案。烏鎮智庫首席科學家、曾擔任Google搜索CJK(中日韓)技術負責人和軟件工程師的陳利人就說,搜索畢竟是一種古老的用戶需求,如何去占領用戶的心智,讓用戶想到搜索,就想到頭條,這需要頭條繼續探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