屁有時候也是非常受歡迎的。記得在普外科實習的時候,常跟老師去查房,對于全麻手術特別是腹腔手術后的病人,老師們非常關注病人什么時候放屁,一開始我還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后來問老師才知道,病人放屁了則說明病人的腸道蠕動功能得到了恢復,如果再有了饑餓感就可以考慮進食了。所以這時候,屁是健康的象征,代表著人體正常功能的恢復。 '屁'自古以來就不登大雅之堂,人們對它的認識也不足。今天我們來普及一下屁的相關常識。 它的產生主要有三個途徑:一是吞咽食物時,空氣隨之進入消化道;二是腸道中食物經(jīng)細菌發(fā)酵產生的氣體;三是血液中氣體滲入到腸道內。 人每天約有7~10升氣體進入腸道,但大部分被腸壁的血管所吸收,從腸道排出的屁大約有500毫升。 人一般每天放屁大約5至10次,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氫氣和甲烷。 聞屁師是現(xiàn)代社會上出現(xiàn)了一個全新的職業(yè),他們的工作主要是通過嗅聞病患的屁的味道來判斷患者的身體狀況。雖然有點夸張,但是當人體出現(xiàn)異常排屁時確實可能是疾病或亞健康的信號,需要引起人們的重視。 1.放屁很臭。 放臭屁有三種情況:一是大便稀溏,放出來的屁屎臭味很濃,如果大便排出,屁便中止;二是屁的臭味特別濃,像臭雞蛋一樣惡臭。這是由于進食過多蛋白質類食物,使腸道發(fā)生了食物滯留并被分解產生了有惡臭味的胺類;三是疾病原因,如屁多且臭,可能有消化不良。若屁奇臭難聞,可能有消化道出血、菌痢、阿米巴痢疾、潰瘍性結腸炎、出血性小腸炎等炎癥。此外,惡性腫瘤晚期,因癌腫組織糜爛,蛋白質腐敗,放出的屁也會很臭。 2.沒有屁放 。如果長時間不放屁,一般問題比較嚴重。如果,新生兒不放屁,要檢查是否為無肛癥或肛門發(fā)育不全。大人沒有屁放,腹部發(fā)脹如鼓,說明腹部脹氣,這就要考慮肛門、直腸是否有毛病,如炎癥、腫瘤、便秘、痔瘡等,必要時需肛門插管排氣。 如果無屁放出并伴有劇烈的腸絞痛者,必須緊急到醫(yī)院求治,看是否發(fā)生了腸套疊、腸扭轉或腸梗阻。此外,胃穿孔、闌尾炎穿孔形成的腹膜炎,腹部發(fā)硬,觸之劇痛,也可無屁。 3.放屁增多。 放屁增多的原因大致有兩種情形,一是因常吃一些產氣的食物,例如地瓜、洋蔥、高麗菜、豆類及其他豆制品,所以會有放屁的情形;另外則有可能患有'激躁性大腸癥候群',此癥臨床上也會有腹痛、腹?jié)q以及放屁等現(xiàn)象產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