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知名博主胃癌晚期去世,他的錯誤很多人都在犯,醫生感到痛心! 今天早上,我看到了一個非常不幸的消息,知名的博主茄子的余生,一位90后的抗癌博主,去世了。他是一名90后,因為胃痛去醫院看病,診斷為胃癌晚期,已經出現腹膜轉移,無法手術。 患癌之后,他發布了很多視頻,講述了他的抗癌經歷,以積極樂觀的心態,感染了很多人。但是,他還是沒有敵過病魔,被胃癌無情地奪去了年輕的生命。 不抽煙不喝酒,生活作息規律,為什么會得胃癌? 他曾經在視頻中說到,自己從來不抽煙,也不喝酒,生活作息規律,為什么會患胃癌?這是很多人的疑問,在我們病房里面,確實見過很多這樣的患者,生活作息規律,卻患上了胃癌。 胃癌是我們國家的第二大癌,每年發病人數超過40萬,發病人數僅次于肺癌。 胃癌的發病高,與以下因素有密切的關系: (1)遺傳因素 胃癌有一定的遺傳因素,常常可以看到家族聚集性,一家人有好幾位消化道腫瘤的患者,家族中有人患胃癌,后代患癌的概率增加2至3倍。 (2)高鹽飲食 喜歡吃腌制食品,喜歡吃咸的,口味重的人,患胃癌的概率顯著增加。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我們每天攝入的鹽分要少于6克,但是很多人的鹽分攝入量遠遠超過這個值。 高鹽飲食可以損害胃粘膜,造成胃粘膜水腫,糜爛,形成胃炎,胃潰瘍,甚至胃癌。 我們國家很多人還喜歡吃腌制食品,例如咸魚,臘肉,咸菜等等,這些食物含鹽量高,而且富含有亞硝酸鹽,可以在體內轉換為亞硝胺,亞硝胺是一類致癌物,長期食用會增加胃癌發病率。 (3)抽煙 香煙的煙霧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可以導致癌癥,抽煙的時候,煙霧不僅會進入肺里面,還會隨著吞咽動作進入到胃里面,長期抽煙可增加胃癌發病率。 (4)幽門螺桿菌感染 幽門螺桿菌是一類致癌物,是引起胃潰瘍、胃癌的元兇。據統計,我國幽門螺桿菌感染的人數超過了7億,幽門螺桿菌感染如果沒有及時治療,有1%的患者,最終會罹患胃的惡性腫瘤。 年紀輕輕,怎么會得上胃癌?這也是很多患者的疑問,在很多人的意識里面,中老年人才會患癌,其實并不是這樣的,年輕人也會得癌的,而且年輕人患癌的并不在少數。 其實,這樣的悲劇完全可以避免,早期胃癌治療效果是非常好的。胃癌可以分為一二三四期,根據日本國立癌癥研究中心發布的最新數據,一期胃癌5年生存率高達98.1%;二期胃癌只有66.4%;三期胃癌為47.3%,四期胃癌只有7.3%。 茄子的余生在18年1月份的時候已經出現胃痛的癥狀,但是他大意了,以為自己年輕,不可能得胃癌,沒有去醫院檢查。等到12月份,實在是疼得受不了,才去醫院檢查,這時候已經是胃癌晚期,無法手術了。 只有早發現才能取得好效果,日本胃癌的治愈率達到80%,而我國只有30%左右,就是因為日本普及胃鏡篩查,發現了大量的早期胃癌。而我國的患者,很少人去做胃鏡檢查,等到出現癥狀的時候,往往是晚期,我們胃癌80%以上是中晚期胃癌,所以治療效果很差。 預防胃癌,應該這么做!第一,分餐制,避免感染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Hp)是一種細菌,Hp感染是胃癌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幽門螺桿菌是唯一可以在胃里面生存的細菌,可導致胃炎,胃潰瘍和胃癌。我國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非常高,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曾經或者正在感染幽門螺桿菌。 為什么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這么高,因為幽門螺桿菌可以通過口口,糞口途徑傳播,通過共餐,舌吻,嘴對嘴喂食都可以傳播。所以,我們要少出去聚餐,盡量在家吃,使用公筷,或者分餐吃。如果家里面有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全家都要去檢查,感染者要單獨使用餐具,接受抗幽門螺桿菌治療。 第二,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 胃是非常脆弱的,俗話說十人九胃,很多人都有胃病。我們要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需要養胃。要做到以下幾點:三餐按時吃,不要飽一頓饑一頓,不要暴飲暴食,也不要吃宵夜,每天都要吃早餐。不規律的飲食,可導致胃酸分泌紊亂,例如經常不吃早飯,早上是胃酸分泌的高峰,胃酸可對空腹的胃粘膜造成損害,可導致胃潰瘍,甚至是胃癌。晚上吃宵夜,導致晚上分泌大量的胃酸,打破了胃酸的分泌規律,讓胃得不到休息,容易誘發胃病。 第三,有些食物要少吃 胃粘膜不能耐受高鹽飲食,高鹽對胃粘膜有損害,所以我們平時要清淡飲食,少鹽,少吃咸菜,腌肉,咸魚等高鹽食物。腌制食品和隔夜菜中含有較多的亞硝酸鹽,也要少吃,亞硝酸鹽可轉變為亞硝胺,可以致癌,所以,臘肉,臘雞,咸魚,隔夜的蔬菜要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高脂食物都需要少吃,這些食物也會給胃造成很大的負擔。應該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補充維生素,可以預防胃癌的發生。 第四,戒煙戒酒 我們吞進去的煙霧,也會進入到胃里面,對胃粘膜造成傷害。所以,長期吸煙也會增加胃癌的發病率。飲酒也一樣,酒精首先進入胃粘膜,會對胃造成損害,一次性大量飲酒,可導致急性胃炎,胃出血,大家都聽過喝到吐血,這是真實發生過的。所以,遠離胃癌,需要戒煙戒酒。 這些人應該定期檢查胃鏡!(1)有癥狀的患者 有胃病癥狀的患者,需要做胃鏡明確診斷,例如上腹痛,反酸,燒心,惡心,嘔吐,上腹脹,黑便,嘔血,嘔吐咖啡樣物質,吞咽困難,不明原因消瘦,體重下降,不明原因貧血等癥狀。 (2)檢查發現異常,需要確診的患者 有些朋友,做體檢的時候,會做抽血,彩超或者CT檢查,這些檢查有可能發現異常,提示有胃病的可能,例如抽血發現腫瘤標志物CEA,CA-199,CA7-24升高,大便化驗,潛血陽性。彩超或者CT等檢查,發現胃壁增厚,胃占位性病變,食管增厚等等,考慮為食管或者胃部的疾病,需要進一步確診,那就需要做胃鏡檢查。 即使CT考慮為胃癌,也需要做胃鏡檢查。因為只有胃鏡檢查才能100%確診任何一種胃病,因為只有胃鏡才可以取活檢,才可以做病理診斷。 (3)定期體檢的患者 我國是胃癌高發國家,胃癌發病率僅次于肺癌,排第二位,對于我們普通人群,即使沒有任何的不舒服,如果是高危人群,也應該接受胃鏡的篩查。 胃癌篩查目標人群的定義為年齡≥40歲,且符合下列任意一條者,建議其作為胃癌篩查對象人群:①胃癌高發地區人群;②幽門螺桿菌感染者;③既往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手術后殘胃、肥厚性胃炎、惡性貧血等胃的癌前疾病;④胃癌患者一級親屬;⑤存在胃癌其他風險因素(如攝入高鹽、腌制飲食、吸煙、重度飲酒等)。 建議以上這些人群,從40歲起,開始接受胃鏡檢查,根據胃鏡檢查的結果,決定下一次做胃鏡的時間。 胃鏡需要多長時間做一次,取決于第一次胃鏡的結果: (1)如果第一次檢查結果是慢性淺表性胃炎,并不要緊,如果沒有不舒服,可以不用復查胃鏡。如果出現不舒服了,需要及時的復查胃鏡。 (2)輕度的萎縮性胃炎,沒有腸化或者胃粘膜上皮異型,可以1到2年復查一次; (3)中重度的萎縮性胃炎,有或者沒有腸上皮化生,每年做一次胃鏡; (4)如果存在中度的不典型增生,需要半年至1年復查一次。 (5)重度不典型增生,不除外癌前病變或者早期胃癌的,需要立即接受治療,切除可疑的病變,根據病理情況,決定下一步治療方案,并且定期復查。 (6)如果是胃潰瘍的患者,需要接受治療,治療之后,應該至少復查一次胃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