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簡簡單單一頓飯,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教養。 飯桌上的禮儀,父母應該從小就給孩子培養。 父母的教育,決定了孩子的教養,而孩子的教養恰好又決定了他未來的發展。 1 飯桌可看出一個孩子的教養 曾看過這樣兩則故事: 婚宴上,一桌人有說有笑的吃著飯。 其中有位寶媽帶了孩子來,小男孩打扮得像個小潮男。 由于夠不著菜,小男孩直接把腳踩在了椅子上,拿著筷子在碟子里扒來扒去,弄得一片狼藉。 這位媽媽看見了,也不管孩子,還順手把蝦、魚等菜都倒進孩子面前的盤子里,笑著說“孩子就喜歡吃這些”。 因為考慮客人的面子,所以大家笑笑就過去了。 同樣是婚宴,一位小女孩跟著媽媽坐在一桌,很安靜地坐在椅子上。 看到有人過來,會站起來向對方甜甜地問好。 在吃飯過程中,小女孩一直安靜地吃著自己盤子里的菜,別人夾菜給她,她都會說一聲“謝謝”。 吃到自己喜歡的菜,還會像個小大人一樣給媽媽夾,一桌人很是融洽。 兩個年齡差不多的孩子,在飯桌上的表現竟相差甚大。 第一則故事中的小男孩,別人看到了只會在心里暗暗地表示:沒有教養。 而第二則故事中的小女孩,給人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覺得這是一個十分有教養的孩子。 飯桌上的表現,體現著孩子的禮貌和規矩,更折射著孩子對他人的尊重,和其中蘊含的規則意識和自我約束。 在小小的飯桌上,最是能體現一個孩子的教養。 而孩子的教養,往往暴露出了一個家庭的教養。 2 飯桌上的教養決定了孩子的未來 自古民以食為天,講究一日三餐,吃飯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平常但也尤為重要的事。 而教養,則是一種由內而外,都讓人舒服的品質。 一個人的教養里,藏著他的未來。 看過這樣一則故事: 一位名牌大學畢業的年輕人應聘一家公司,他的簡歷十分漂亮,筆試高分錄取,被邀請參加公司高管出席的面試飯局。 飯局上,這位年輕人視其他客人為無物,高談闊論,唾沫星子橫飛。 席間,上了一盤魚,而這位年輕人拿著筷子在盤子里扒來扒去,令人十分尷尬。 最后,公司告訴他:雖然他能力出眾,但不懂得尊重別人,沒有教養,不能錄取。 飯桌禮儀十分重要,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社會活動。 我們和家人一起吃飯、和朋友一起吃飯、和同事領導一起吃飯,在飯桌上聯絡感情,在飯桌上發展關系。 可以肯定地說,養成良好的飯桌禮儀,這是保證孩子將來進入社會后事業成功的重要前提。 飯桌上的教養,將決定孩子日后的成功程度。 這樣教養的養成,才是父母留給孩子最好的財富。 3 孩子飯桌上的幾種壞表現 孩子在飯桌上的表現,反映了他的個人教養。 因此,對孩子的飯桌教育不容忽視,關系到孩子未來人際交往與處世之道。 首先,先來了解下孩子在飯桌上的幾種壞表現: ●敲打餐盤 在飯桌上,有些孩子會淘氣在飯桌上“鐺鐺鐺“地敲碗敲盤子,這種行為無疑會讓人感到反感。 ●先動筷子 在家里,為了讓孩子及時吃上熱飯,父母總會在飯菜快要好的時候就叫孩子吃飯,養成了孩子先動筷子的壞習慣。 ●挑挑撿撿 孩子吃飯的時候,把自己愛吃的挑揀著全吃了,不愛吃的一口不吃,甚至還隨意翻動飯菜。 ●吃獨食 在吃飯的時候,孩子只顧著自己,根本不會考慮別人的感受,把自己喜歡的菜全挪到自己的盤子里。 ●大吵大鬧 吃飯席間,孩子不顧及場合,隨便亂跑,吵吵鬧鬧。 飯桌上的這幾種行為,是孩子最常見的,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千萬不能縱容孩子。 4 家長從小要教給孩子的餐桌禮儀 生活細節,能夠體現出一個人的教養和素質。 對于餐桌上的小禮儀,家長一定要從小給孩子培養。 第一、請長輩先入座,并先給長輩盛飯,在長輩還未動筷之前,不應自顧自地先吃起來。 第二、吃飯時要保持挺拔的姿態,要坐正坐直,這樣不但好看,還有利于消化。 第三、吃東西時,要注意到要為別人留一些,除非大家明確表示自己不再要了,否則不能自己就清空菜盤里的食物。 第四、不要輕易抱怨飯菜不合自己胃口,更不要挑挑揀揀。 第五、夾菜的時候,不宜一次夾太多,把自己碗里的吃再去取菜。 第六、別人給你夾菜時,要說聲“謝謝”。 第七、咀嚼食物的時候,嘴巴注意要閉著點,不要發出太大的聲音。 第八、在飯桌上,切忌撓癢、用手摳牙縫等不雅行為。 第九、如果吃完飯要先離開餐桌,需要獲得家長的同意。 第十、在別人用餐時,注意不要大吵大鬧,更不要隨意跑動。 吃飯,是一場修為。 孩子的教養,就體現在吃飯方式上。 文明的餐桌禮儀應從小培養,父母自己更要以身作則,為孩子做出好榜樣。 日常無小事,在細節上培養好,孩子的未來也能夠事半功倍! —End— 版權說明:本文首發「育才家園」(微信號:YuCai_JiaYuan)。育才家園專注于 4~18歲兒童及青少年的科學教育,是老師、父母、學生的好伙伴!文章轉載授權請聯系「育才家園」(微信號:YuCai_JiaYuan)。 |
|
來自: 昵稱cZwA4 > 《2019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