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附語音)-精華篇-之六十二。(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
原文是:“開闔不得,寒氣從之,乃生大僂。” 衛氣失常了之后,汗孔開閉失常了,寒氣就入侵。寒氣在皮膚開泄的時候入侵進入筋骨,一旦進入筋骨,就出現一種病叫做“大僂”,“寒氣從之,乃生大僂。”“僂”是佝僂的“僂”,所謂的“僂”指的是曲背,也是彎背的意思。“大僂”指的是身體的形態佝僂而不能直立的病癥。《素問吳注》里邊說:“開闔失宜,為寒所襲,則不能柔養乎筋,而筋拘急,形容僂俯矣。(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此陽氣被傷,不能柔筋之驗。”意思就是說肌膚腠理汗毛孔開合失當,寒氣一旦侵襲之后,“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陽氣就不能柔養筋骨,筋就會拘急而身體出現佝僂的情況,就是老百姓所說的彎腰駝背。 我們繼續講解,由此引申出來,在生活中會發現好多類似這樣的情況。其中一個很典型的病是強直性脊柱炎,強直性脊柱炎的患者,他的腰部甚至最后會發展到整個脊柱都是一種僵硬的狀態。你叫他的名字,比如說他叫張三,張三在前面走,你突然叫:“張三”,他沒法回頭,整個脊柱僵硬回不了,他只能是通過挪動腳步的轉動,把身體轉過來看你。這實際上就是寒氣入侵身體內部所導致的疾病。 治療用什么方法呢?無論是現代的還是古代的醫家,大部分認為這種病是一種寒病,需要用溫陽的藥來調理,同時配合養血的藥。古人像張仲景用大烏頭煎、桂枝芍藥知母湯、桂枝加附子湯這種方劑來進行調理,古代的醫家在這方面都有醫案。現代人認為這屬于痹癥的一種,這個“痹”有點像現在的風濕、類風濕的這種描述。其實就是“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風寒濕三氣相雜、相合變成一種病叫痹癥。(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風氣把衛氣吹散,寒氣進入身體,濕氣陳留筋骨,就是風寒濕三氣合在一起,變成痹癥。“痹”不是胸痹心痛那個“痹”,不是指的心臟病,而是指的筋骨的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這種疾病,實際上根源是陽氣不足,“開闔不得,寒氣從之,乃生大僂。” 陽氣足了之后,開合功能就正常了。我們看《傷寒論》里邊治療傷寒的時候,非常注重“汗”。用麻黃湯發汗;要是傷營衛的,用桂枝湯來調和營衛。要是沒有汗通過麻黃湯發汗,有汗的通過桂枝湯來調和營衛,讓“汗”和毛孔開泄的功能恢復。但這都是用同樣的一種方法,無論是麻黃湯還是桂枝湯,就是用溫通陽氣的藥,把陽氣溫通了之后,陽氣通暢了,充足了,衛氣就會開合適當,寒氣就不入侵,這就是基本原理。 我們再看生活中還有一種現象,人年輕的時候,身體很挺拔,脊柱是直的。人老了之后有一個特點就是脊柱開始彎,老百姓所說的彎腰駝背。大家注意觀察生活很有意思,有好多老年人,整個腰都直不起來了,陽氣不足了。這是什么原因呢?這其實就是隨著年齡的增大,整個機能在下降。整個機能的整體中醫把它描述為陽氣。陽氣的量開始減少,陽氣開始不足。(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身體的內臟的支撐、身體的骨骼支撐的這種氣、這種能量就不足,就開始彎,為什么彎呢?就是覺得彎的時候,能支撐住。我們在門診上遇到的好多中老年人特別多,這些老年人和中年人坐在那兒看病的時候,我說:“您能不能把腰直起來?”他說:“彭博士,我這腰直起來之后,我待不住。比如說我現在直起來十秒鐘,過一會兒,我必須得彎下來。”我問為什么呢?他說:“要是不彎的話,感覺這勁支撐不住,就拔不起來。”我一聽就明白了,這屬于中醫所說的陽氣不足,整個內臟氣弱的話,陽氣不足,身體也就無法挺拔。 我們看小孩叫做“純陽之體”,3歲之前的小朋友,12歲之前的青少年,他們的身體陽氣足。要正常站立的話,他自然而然就站直了,就挺拔了。你讓他彎著的時候,也不舒服,這就是陽氣充足的表現。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大,陽氣虛弱,甚至我看有好多40多歲、50多歲的中年人,因為長期在辦公室久坐,再加上不運動,你會感覺他坐在那里整個人是“窩著”的,就是感覺他這個背是彎的,整個前部,包括前胸、肚腹這個地方是往里收著,這樣他就感覺到氣能充足,能充養住。(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要是一讓他把腰一直起來,把胸一挺起來,他收不住。他這樣支撐一段時間腰就酸困,后背就僵硬,乏力。他就說支撐不住,不是不想直起來,而是撐不住,這就是中醫所說的陽氣不足。所以,我們看陽氣不足之后,這個人的筋脈就不柔軟了。“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陽氣不足的時候,就無法柔和地滋養筋脈,氣血無法充養筋脈,身體就虛弱。 我在門診上治療這一類的患者,通常都是用兩種方法。第一個是開一些中藥來補充氣血,補氣血的中藥像八珍湯加生黃芪,或者是用大補元煎,大補元煎是張介賓的一個方子,再加上陳皮、焦三仙。為什么加這四味藥呢?因為這四味藥使得氣血生化有源,脾胃能打開。 現在的這些知識分子,辦公室中的白領,還有現在職場中的人,大多數都是面對電腦一坐就是一天,一坐一天之后,四肢不運動。“脾主四肢”,脾胃就不能正常運化,所以胃口就不好。胃口不好氣血生化之源不足,身體營養不夠,氣血就不足。所以,在治療的時候通常都會加一些調理脾胃的藥,把脾胃打開之后,這些補養身體的中藥材就能滋養身體。(未完待續)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附語音)-精華篇-之六十二。(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
|
|
來自: 為什么73 > 《中醫彭鑫博士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