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 2 型糖尿病(T2DM)發病率逐年上升,我國糖尿病防控形勢甚為嚴峻。在 T2DM 病情的不斷進展中,大多數患者需要通過聯合用藥才能使血糖控制達標,且 T2DM 患者大多為中老年人,常合并心血管疾病、感染等其他疾病。也就是說,T2DM 患者聯合用藥不僅僅限于降糖藥物之間,也包括降壓藥、調脂藥、抗血小板藥,甚至抗生素等其他藥物。因此,臨床醫生在控糖的同時,對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也需引起重視。我們今天就來談談降糖藥物與其他藥物相互作用的那些事兒。 藥物相互作用的危害不容小覷 藥物相互作用(drug-drug interaction,DDI)是指同時或相繼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藥物時,某一種藥物作用的大小、持續時間甚至作用性質受到其他藥物或化學物質的影響而發生明顯改變或產生藥物不良反應的現象 1。隨著使用藥物種類的增加,DDI 發生率也相應增加,例如同時服用 2-5 種藥物時,DDI 發生率約為 4%;同時服用 6-10 種藥物時,發生率則高達 20%2。目前臨床常用的降糖藥物種類較多,這些藥物在體內的代謝途徑各不相同,作用機制也有所差別,在與其他藥物聯用時會引起各具特點的相互作用。 根據對治療作用的影響,DDI 可分為有益的和有害的。若使治療作用適度增強或不良反應減輕,則為有益,反之為有害的相互作用 3,例如曾有報道降糖藥物與喹諾酮類抗生素聯用時導致低血糖事件發生 4。 此外,臨床還需特別注意那些容易發生 DDI 的高危人群,例如需長期應用藥物維持治療的患者(心律失常、癲癇)、臟器功能不全或衰竭的患者(肝腎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或患多種慢病的老年患者 2。 從 DDI 的角度看降糖藥物的選擇——AGI 類總體安全性良好 作為眾多指南推薦為降低餐后血糖的一線藥物——α-糖苷酶抑制劑(AGI),其化學結構與寡糖相似,可競爭性抑制α-葡萄糖苷酶。目前廣泛使用的 AGI 類降糖藥物主要包括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及米格列醇。 由于 AGI 類藥物不會被廣泛代謝,因此不會發生顯著的藥物相互作用 5(表 1),尤其與磺脲類藥物(SU)相比(因為多數 SU 在肝臟經 CYP2C9 代謝,任何影響 SU 藥代動力學特征的藥物都有可能與其發生 DDI3)。AGI 與其他藥物聯用時發生的常見不良反應主要是胃腸道副反應,包括腹脹、腹痛、腹瀉、排氣增多等 6-11,而這些不良反應也是其他降糖藥物所常見的。 表 1. 降糖藥物的藥物相互作用 另外,美國 AACE 共識中列出了各類降糖藥物的不良反應,在這些降糖藥物中,AGI 不增加體重、對腎功能和心血管均無不良影響,總體安全性良好 12。 伏格列波糖——AGI 中的優選 盡管 AGI 類總體安全性良好,但是不同藥物間亦存在細微差異。 有報道提示,阿卡波糖可能會吸附地高辛,從而影響其吸收,降低血藥濃度 13;也有研究發現阿卡波糖可增加華法林的作用,雖然具體機制不明確,但仍需監測凝血酶原國際標準化比值(INR),需隨時關注患者病情變化 14。另外,阿卡波糖與阿司匹林聯用可能導致低血糖;與利尿劑、鈣通道阻滯劑聯用則可導致高血糖進一步惡化 15。 而 AGI 另一代表藥物——伏格列波糖,除了對α-糖苷酶選擇性高,療效優,胃腸道不良反應發生率低,還具有一個突出的優點,即不吸收入血,不經肝腎代謝,在血循環、肝代謝和肝腎等排泄途徑上對途經這些循環與代謝的藥物發生 DDI 的可能性大大減小,因此即使是腎功能不全的患者,無需擔心藥物蓄積的問題。有研究提示伏格列波糖與地高辛及華法林聯用不良反應小,安全性較高 16-17。如表 2 所示,伏格列波糖與造影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抗血小板藥、利尿劑、他汀類和鈣通道阻滯劑等心內科和老年科常用藥物均不存在 DDI。 表 2. 常用降糖藥物相互作用比較 × 存在藥物相互作用; √ 不存在藥物相互作用 小結 作為臨床專科醫師,面對 T2DM 患者應綜合評估病情,制定有效的風險管理方案,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合理、個體化使用藥物,藥物聯用時必須考慮 DDI 的問題,避免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尤其在老年 T2DM 合并心血管疾病時更要慎重考慮。在選擇降糖藥物上必要時優選 DDI 較小的伏格列波糖,以便為患者帶來更多獲益。 參考文獻
審批編號:CN/ACT/1709/0055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