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語文者得高考,語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如何學好語文呢,小編今天準備了語文學習的系統方法論,老師趕緊轉給家長和學生吧! 語文學習十大習慣 一、熟讀、背誦的習慣。 二、閱讀優秀課外讀物的習慣。 三、推敲語言文字的習慣。 四、積累語言材料的習慣。 五、記日記的習慣。 六、規范書寫的習慣。 七、專注聽人說話的習慣。 八、說普通話、說話文明得體的習慣。 九、勤思考、愛質疑的習慣。 十、勤查工具書的習慣。 學好語文的五大方法 1.閱讀 古人云:寫盡八缸水,池塘染墨黑。博采眾家長,使得龍鳳飛。 博覽群書是培養孩子語文基本功的方法之一,甚至可以說閱讀是語文學習的根本。 一定量的課外閱讀是提高中小學學生語文水平的主要手段。學生充滿興趣的課外閱讀對提高他們寫作能力的作用,遠遠大于機械的寫作訓練。 ? 語文成績好的孩子都特別喜歡課外書 這些孩子往往有很多的積累:語詞的積累、素材的積累、方法的積累、情感的積累等。 這樣的孩子在寫作上往往有巧妙的構思、出新的用詞,在閱讀理解方面有獨特的見解,在說話方面有超出他人的見識等。 他們真的是見多識廣,一點也不比大人遜色。 ? 堅持閱讀是培養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徑 特別是多讀一些文辭優美、氣魄宏大的散文,對提高理解能力很有幫助。 比如《唐宋八大家文集》《諾貝爾獎獲得者文集》《讀者》《人民文學》《詩刊》雜志等對培養這些能力和素養都很有幫助。 這里需要強調一點: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定要讀名著,讀經典作品,培養孩子閱讀經典與名著的習慣,閱讀習慣要從小引導,循序漸進。 不但要閱讀,而且要寫讀書筆記或者書評。 2.背誦 背誦經典文章、名篇佳句也是培養孩子語言素養的基本功之一。 小學畢業的孩子如果能背誦100首古今詩詞,25首白話詩歌,40篇精美的文言散文(每篇三五百字),5篇精美的現代白話文(每篇800到1000多字),100多條古今中外格言警句。 那么,他的語文基本功就有些本錢了。 如果在孩子記憶的黃金時間——13歲之前,讓孩子記誦大量的語言精華,那么,這個孩子從小就奠定了堅實的語文根基。 如果不能在孩子們擅長閱讀背誦的時期引導他們走向閱讀,讓他們在書中與歷史對話, 與高尚交流,與智慧撞擊,從而打下沉實、厚重的文學素養、人文素養的基礎,將來孩子就很難成為高尚的、文明的,具有創造性的現代人。 3.寫日記 日記能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辨別能力,增強孩子的自我約束力,提高孩子的文字表達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更重要的是能磨練孩子的意志力和積累作文素材。 寫日記的好處大大超過了教育者的想象。培養孩子寫日記的習慣要循序漸進,開始可以寫短些,每天一、兩句,到每天三、五行,慢慢提高增長。 內容也不拘格,什么都可以寫,想象的、現實的、國內的、國外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國家大事,小到雞毛蒜皮等等,要做到有聞必記,有為必記,有見必記,有感必記。 但一定不能出現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現象,哪怕一兩句也要寫上,寫得荒誕一點,不合常規也行,但必須要寫下去,目的是為了習慣的養成,終止了,就前功盡棄了。 只要老師與家長引導得當,一定能夠穩步提升孩子的寫作水平與語文水平。 4.開拓眼界 要孩子懂得: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 語文學習應該在課堂上,但絕對不是只靠課堂就能學好的,生活也是語文學習的課堂, 語文學習還要在廣闊的天地中,引導孩子睜開驚奇的眼睛面對世界,直面精彩紛呈的生活場景,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 去逛書店、旅游、看展覽、做采訪、搞調查、看焦點訪談;討論下崗分流、西部開發、腐敗現象、庸俗文化…… 讓孩子在豐富多彩的世界里,懂得我們生活在奇妙的大自然里,生活在多變的信息社會中,感受人世間的愛與恨、美與丑。 5.寫作 作文是需要靈性的,是需要創造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的。 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世界各國的學校都非常重視,例如美國從小學開始,寫作就是孩子們的必修課,到博士畢業都是如此。 那么怎么樣才能寫好作文呢?我們提供建議如下:
我手寫我口,我口表我心,引導孩子拿起筆,鼓勵她寫,就能打消孩子對寫作文的距離感和畏懼感。 說的時候就是“話”,把它寫在紙上就是“文”,怎么想,就怎么說,怎么說,就怎么寫; 大人有大人的想法和說法,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和說法,不同的人都有各自的想法和說法,所以每個人寫出來的文章都不一樣,這也許是寫作的秘訣吧。
所謂作文就是讓真摯的思想感情從心靈深處流淌出來。 想怎么寫,就怎么寫,不要給過多的約束和限制,不要給予太多的標準,不能把大人自以為更有“意義”和“價值”的東西強加在他們頭上,最需要的是寬容。 忠實自己的心靈和生活,是打開作文大門的第一把鑰匙。 要多用短句子,多用白話,多用具體事例,少用概括性句子,多采用描述性語言。 做人要直,作文要曲。
人類能借助模仿飛快地學習。 特別是孩子,他們非常善于在模仿中學習,如果不許模仿,他們一定舉步維艱。 剛開始的所謂臨摹,可以以記結構為主,猶如偷學了幾招花拳繡腿,當然,臨摹“結構”學的是招式,偷的是初級功法。 臨摹“構思”和“角度”,學的是配方,偷的是中級功法。臨摹人家的“思維方式”,學的是精髓,偷的是高級功法。 在模仿中要有創新,還應教會孩子像大師一樣思考。 像大師一樣,并不困難,只要對生活的態度不粉飾、不矯情,坦誠地去表現、體味、感悟、剖析生活,特別是自己最熟悉和最有興趣表現的生活,就可以了。 讓孩子學會把自己的觀察思考整理整理寫下來。 看、想、寫,往復運動,盤旋上升,久而久之,就既有生活又有思想了,思考可以帶動對生活的構思和表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