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這個青銅器被發現的全過程,不得不說這是運氣。如果不是因為佟太放在廢品站發現了它,可能它已經被熔化冶煉鋼材了,那么對于整個國家和歷史學界而言,都是難以估量的巨大損失。 而為了挽回這個損失,佟太放花了30元,可以說,這或許是史上最值錢的“30元”了。 五千年的歷史,讓中華文明孕育了無數珍品,然而因為戰爭等種種意外,導致了許多珍寶流失損壞。不過,還是有一些國寶因為機緣巧合僥幸保存了下來。比如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這件器物“何尊”,就曾被當做廢品賣掉,慶幸被專家及時發現,只花了30塊錢將它贖了回來。 陜西省寶雞市東北郊的賈村原是西周遺址,這里曾發現過一些西周時期的文物。賈村鎮西街有一姓陳的人家,他們的屋后有個約3米高的斷崖;陳家常年在崖根取土,上面未取土的地方便突出來一個約1立方米的大土塊。 1963年的一天,陳家老二恐怕這個土塊掉下來會砸傷人就搭起梯子,想用镢頭把它挖掉。 不料沒挖幾下土塊就掉了下來。出人意料的是,大土塊破碎后竟從里邊滾出一件古銅器。除去銹土后,這件青銅器的表面露出了饕餮紋。陳家人不知道這是件國寶,清理凈泥土后,順手就把它放在樓上裝糧食用了。 寶雞青銅器博物館 1965年8月,陳家因經濟拮據,就把這件青銅器連同另一些廢銅混裝在麻袋里,賣給了寶雞市一家廢品收購站,總共只賣了30元錢。 時隔一個月,也就是1965年9月的一天。有一天,寶雞博物館的一個工作人員佟太放,出去遛彎。也許是老天開眼,讓他恰巧路過這個廢品回收站,眼睛一瞥看見角落里放著一個青銅器。 這件青銅器高38.8厘米,口徑28.8厘米,重14.6千克;它口圓體方,通體有四道鏤空的大扉棱裝飾,圈足處也飾有饕餮紋。它既莊重大方、氣質雄渾,又精氣外露、立體感極強。尤其是那天圓地方的造型和高浮雕的獸面饕餮紋,更使這座銹跡斑斑的西周重器增添了無限的神秘感。 就是這樣一個銅器,讓佟太放感覺撿到寶了,畢竟在博物館干了這么多年,這點眼力勁還是有的。佟太放連忙找到老板,讓他先不要熔了這個銅器,給他留著,他回去拿錢。 佟太放回去就向館長匯報了這個事情,館長也是二話不說就掏出了60塊錢給他,讓他快去快回。佟太放跑著回去,找到老板,并且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最終價格定為30塊錢。 就這樣,這件西周初期的青銅古器在投入火爐化為銅水之前,被識寶物的老佟搶救下來了。但是至此為止,這件寶物的歷史價值還并沒有得到完全的展現,這座銅尊造于何時,又是為了紀念何事而造?要想解開這些歷史之謎,牽引出的就是下面這個故事了。 1975年,中國青銅器出國展覽工作正在籌備,這件銅尊被征調到北京故宮參加“出國文物展”。上海博物館的馬承源先生參加了這次籌備工作。 馬承源先生 作為研究青銅器的專家,馬承源先生仔細地查看了這件器物的內底。正當馬先生準備結束查看的時候,忽然,從何尊內底的邊上似乎露出了一絲筆道的痕跡,他突然想到會不會是銘文呢? 眾所周知,寶雞是創建周朝的姬姓部落的發祥地,而西周的青銅器上大多鑄有銘文,這些文字為研究周朝的歷史提供了珍貴的第一手證據,而這件銅尊上會不會也有周朝的銘文呢?如果有,又會是在什么地方呢? 馬先生克制住激動的心情,趕緊安排人手進行去銹的工作,結果,在考古工作者的眼前,一篇罕見的銘文越來越清晰地出現了!尊的內底部有銘文12行,總共122字,它記載的是周成王營建“成周”的故事。 商周司母戊鼎 故事是這樣的:周人在滅了殷商之后,周武王計劃在今天的洛陽天室附近建立新都,為此他日夜焦慮,廢寢忘食,但是又自感天年將盡,便將此重大的心事向年輕有為的弟弟周公旦傾訴,同時命他輔助自己的幼子,也就是后來的周成王完成營建陪都的任務。 西周成王五年,新的都城成周建成,成王遷都于此,并在天室為其父武王舉行了盛大的祭禮,他向上天宣告遷都于成周,接著又對宗族子弟進行了訓誡,誥訓完畢后,成王賞給了一位名何的貴族30串貝幣。貴族何深感榮耀,為此制作了一口銅尊,以用來祭祀他的家族。 鑄在銅尊上的這篇彌足珍貴的銘文,可與先秦典籍《尚書》和《詩經》里的許多篇章互為印證補充,它為研究西周初年的歷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因為這件尊是西周名何的貴族所造,所以它最終被考古界命名為“何尊”。 博物館 它是一個很典型的飲酒用的青銅器代表。尊內鑄有122字的銘文,銘文記載了周成王繼承武王的遺訓,“中國”兩字作為詞組,首次在何尊銘文中出現,這是我們中國人都應該記住的一件大事。 我們總跟孩子說,我們中華文明淵遠流長,有五千年的歷史。應該怎么去講這個事情呢?通過文物去講就是一個好的渠道。 現在家長也很重視孩子在這方面的教育,出去旅游,也會帶孩子到博物館參觀,這是很好的。但是,往往孩子覺得沒什么意思,匆匆看一眼就過去了,頂多是在鎮館之寶前仔細看一眼。 為什么呢?因為沒有相關的知識儲備。 博物館里面隱藏的知識點很多,但如果孩子沒有一點國寶的知識,其實是看不懂,也覺得沒意思的。 比如為什么商周青銅器多,這些青銅器式樣不一,到底是干什么的等等。 孩子要逛博物館,一是需要一個好的講解,一個是必須自己有一定的文物知識,至少知道什么東西是什么。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個超好的東西:《2020年國家寶藏日歷》 這個日歷的每一頁就是一張國寶。一面文物一面日歷。 365天就是365個國寶。 每張圖片下面都有詳細的介紹,以及這個國寶在哪個博物館里。 孩子一天看一張,就能認識我們中國的一個國寶。知識就是這樣慢慢無形的積累了起來。 而且這個日歷也不貴,只要49塊錢,一頓肯德雞的錢,就能讓國寶呆在孩子桌前一整年。當然,成年人也可以用,用來送禮也很大方,送人日歷,余香一年。 大人看也很好啊,多一些文物知識是有好處的。也可以做為公司的福利。不少公司一買就是數百,還希望能夠加上自己公司的LOGO,如果數量上千的話,倒還可以跟出版社商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