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寶雞市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佟大放正在市區(qū)的玉泉廢品站閑逛,這是他多年以來的習慣,因為這里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一些不明真相的農(nóng)民將一些有價值的文物當作廢品賣掉。 陜西本就是文物大省,地下文物寶貝眾多,但經(jīng)常因為農(nóng)民的文物意識不強,導致許多寶物被最終被扔進了熔爐里,佟大放幾乎每天都會來這個玉泉廢品站溜達一圈,當然不是真的閑逛,他的眼光掃向各個角落,任何一個他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他都會花錢買過來。 只因在廢品群中多看了它一眼,它便成了寶雞青銅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何尊! 何尊 佟大放四周觀看,正對著堆有一米多高的廢品細看,突然間,一件帶有特殊紋飾的東西引起了他的注意,原來這是一件高約40厘米的青銅器,仔細一看,凝重雄奇的造型、嚴謹且富有變化的紋飾讓佟大放覺得這件廢品絕對不簡單。 他第一時間的想法是匯報上級,但是這個想法一瞬間就被撲滅,因為他身處的時代太過復雜,時常會因為一些瑣碎的事情被批斗,況且自己的家庭出身不好,根本沒有資格說話,他最后決定,將此事僅僅告訴了保管部的主任王永光。 王永光細看之后,便向館長吳增琨匯報,最后以30元的價格買下了這個青銅器,他們迫不及待的帶回單位研究,仔細研究后發(fā)現(xiàn),這個青銅器表面的花紋是浮雕的饕餮紋,饕餮是傳說中龍的兒子,極為兇猛,但是其形象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青銅器上,令人產(chǎn)生一種敬畏。 當時他們給它取名“西周饕餮紋尊”,就這樣保存起來,這一保存就是十年。 “中國”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何尊”1975年,國家文物局準備調(diào)集一些精品文物出國展覽,毫無疑問,“西周饕餮紋尊”入選,恰好負責籌備這項工作的人是當時著名的青銅器研究專家、上海博物館館長馬承源先生,他在進行除銹時,就有個想法,“西周饕餮紋尊”上會不會有銘文? 果不其然,馬承源見“西周饕餮紋尊”內(nèi)膽底部平坦,便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有筆道痕跡,現(xiàn)如今看來,但凡有名的青銅器,其身上都是有銘文,字數(shù)越多越珍貴,畢竟這些字數(shù)記載的事情都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有著更高的研究價值。 馬承源館長研究銘文 尤其是夏商周時代的事情,雖說有歷史記載,但是很多記載語焉不詳,很難讓人相信,倘若讓人相信,這種當時留下來的文物上的銘文自然是最好的,比如甲骨文、青銅上的金文,這些記載都是可以充當“政經(jīng)補史”的作用。 馬承源館長研究后發(fā)現(xiàn)“西周饕餮紋尊”上共有一篇12行122字的銘文,看到銘文之后,馬承源館長更加激動,因為他在銘文中又有新的發(fā)現(xiàn)。
就這四個字,馬承源說道:“自從宋朝之后,一千多年以來,很多人都在探索中國一詞在什么時候出現(xiàn)的?”
“中國”一詞便在這里面出現(xiàn),不過這個時候的中國指的都是以洛陽為中心的中原地區(qū),隨著“西周饕餮紋尊”銘文的發(fā)現(xiàn),“中國”便有了最古老的記載,本來是指伊洛地區(qū),隨著歷史的發(fā)展和變遷,但凡是華夏民族居住之地便是中國。 銘文圖片 又因馬承源發(fā)現(xiàn)制作“西周饕餮紋尊”的人姓何,所以改名為“何尊”。 說到這里,很多人可能對“何尊”還沒有概念,不知道它究竟是干嘛用的?
尊在古代就是一種酒具,當然是盛酒所用,古代辦酒宴,就會將酒倒入尊內(nèi),之后再舀到壺里,放置席上,所謂“座上客常滿,尊中酒不空”即使如此。 “何尊”出土于何時?為何會在廢品收購站?一年后,國家文物局推薦一批文物赴美國展覽,美國點名要求“何尊”,為了保證何尊的安全,他們?yōu)楹巫鹜侗8哌_3000萬美元,足以看出美國對這次展覽的重視程度。 1998年,寶雞青銅器博物館開館,有人就說“何尊”肯定是鎮(zhèn)館之寶,馬承源也被邀請,當時他稱“何尊”何止是鎮(zhèn)館之寶,簡直是鎮(zhèn)國之寶! 然而就這樣一個“鎮(zhèn)國之寶”,竟然是在廢品收購站用30塊錢買來的,很多人開始對何尊的來歷感興趣,它是怎么到廢品收購站的? 經(jīng)過調(diào)查后發(fā)現(xiàn),“何尊”最開始是被一對陳姓夫婦發(fā)現(xiàn)的,1963年,一位叫陳堆的人住在寶雞的一處地區(qū),同年八月份,這里下起了大雨,天晴后空氣新鮮,陳堆心里歡喜,多吃了點東西,怎知吃壞了肚子,晚上拉肚子時,在自家后院看見一個“鬼臉”一樣的東西。 當時陳堆就嚇跑了,后肚子咕咕叫,在老伴的陪同下又去了一次,兩人也不知是何物,但是在夜晚,他們也不敢去碰,第二天一大早,陳堆就拿著鋤頭將“何尊”挖了出來,因為不知是什么東西,又覺得能值點錢,于是放在家中。 時間久了,陳堆的老伴經(jīng)常往里面放爛棉花,導致里面成了老鼠窩,后兩人回到寧夏固原,將“何尊”放在哥哥家,幾年后,哥哥陳湖因為家境貧窮,將“何尊”拉到廢品站賣掉,結果廢品站聲稱要將這些銹跡弄掉,陳湖覺得弄掉銹跡就少了許多重量,便沒有賣。 他找了十幾家廢品站,原因都是一樣,直到最后在玉泉廢品收購站,老板見他急需用錢,便以30元的價格收了過來,后來就在這里被佟大放以同樣的價格帶到了寶雞青銅器博物館。 羽評郡主說“何尊”的發(fā)現(xiàn)印證了一句古話“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一個稀世珍寶竟然是以這樣的方式被發(fā)現(xiàn),如今依然保存在寶雞市青銅器博物館,不同的是,它再也不值30元,成了鎮(zhèn)館之寶,吸引了無數(shù)人前來參觀,就連國外學者也前來觀看,欣賞屬于它獨有的特色,2002年,“何尊”被國家文物局定為第一批64件永不出國展覽的國寶之一! 參考資料: 《廢品堆發(fā)現(xiàn)“鎮(zhèn)國之寶”》 《何緣“中國”——何尊》 《國寶檔案》 【文/羽評郡主,歡迎關注、評論、點贊、轉發(fā),每天更新精彩有趣的歷史知識,您的認可是我最大的動力!】 |
|
來自: 昵稱71103230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