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講:“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陰陽相沖為“和”,通常人們認為“和為貴”,果真如此嗎? 在戰爭中,敵我相沖就是激烈的戰斗。和平好還是對抗好?人們當然希望和平而反對戰爭。 天氣突變,風雨交加,雷鳴電閃,據說那是天空中的正電荷與負電荷產生中和作用(放電)而放出大量的光和熱。看來陰陽“中和”并非一定是和諧。 氣候突變,寒流襲來,外界邪氣與人體正氣相沖,結果有人感冒了,有人舊病復發了,有人病情加重了。可見,陰陽沖和并非一定是好事。 人體疾病是怎樣產生的呢?是邪氣和正氣相沖,是邪氣和正氣相和。那么,中醫如何治療疾病?給邪以出路,驅邪外出,如像“打開窗戶趕蒼蠅”。 在中醫方劑中,發散和降瀉就是給邪以出路,如麻黃湯中的麻黃、杏仁,而桂枝是攻邪外出。麻杏石甘湯、麻杏苡甘湯也是同樣,而攻邪藥分別是石膏和苡仁。這就是中醫的治療方法。 中醫的扶正也是這樣。陽氣上升,陰氣下降,恢復陰陽的正常運行。如果陽氣不升,陰氣不降,陰陽“中和”于腸胃,豈不就出現腸胃脹滿嗎? 在中醫的治療八法中,諸法都包含著陽升陰降,給邪以出路。 從自然到人體,我們都可以看到陰陽相沖并非一定是好事。而中醫治療疾病,陽升陰降,給邪以出路,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