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后宮佳麗三千,為什么呂后單獨與戚夫人過意不去治她于死地? 趙翼曾經說過,“蓋嫉妒者,婦人之常情也。然其所最妒,亦只戚夫人母子。”從女人的角度來說,劉邦活著的時候,呂后估計沒少受到后宮嬪妃的詆毀,呂后的心里,想必是怨的,但是她作為皇后的度量還是有的,所以并沒有如武后那般毒害后宮。劉邦死后,“此外諸姬子,如文帝封于代,則聽其母薄太后隨之;淮南王長無母,依呂后以成立,則始終無恙;齊悼惠王以孝惠庶兄失后意,后怒欲酖之,已而悼惠獻城陽郡為魯元湯沐邑,即復待之如初;其子朱虛侯章入侍宴,請以軍法行酒,斬諸呂逃酒者一人,后亦未嘗加罪也。趙王友之幽死,梁王恢之自殺,則皆以與妃呂氏不諧之故。”呂后受了多年委屈,被劉邦的小老婆們害慘了,一朝坐上皇太后的寶座,耍耍威風是可以理解的。 而這期間,劉如意與戚夫人,得到的,的確是最特殊的待遇,劉如意被毒死,而戚夫人,在永巷做完一段時間苦工后,被制成了人彘,出了大名。呂后與戚夫人,同是劉邦的女人,但她們之間的仇怨,不只是女人的爭風吃醋,更是生死之間的政治較量,兩人之間沒有完全的對錯,只有最后的輸贏。 呂后可稱能,她是在腥雨血雨的戰亂中成長起來的政治家,手段不亞于劉邦,朝中的一干老臣們,要不就是她的親戚,要不就是她的戰友,這樣的女人,能量不小。惠帝在位及呂后稱制的時期內,國家實力穩步上升,為文景盛世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樣的一個女人,為什么一定要用最毒的手段整死戚夫人呢?因為戚夫人,她不是無辜小白兔。能獨寵長寵多年的女人,能單純到哪里去呢? 戚夫人都做了什么事? 史載“及高祖為漢王,得定陶戚姬,愛幸,生趙隱王如意。孝惠為人仁弱,高祖以為不類我,常欲廢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類我。戚姬幸,常從上之關東,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呂后年長,常留守,希見上,益疏。如意立為趙王后,幾代太子者數矣,賴大臣爭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廢。” 劉邦是個好色的,還在未成親前就和小寡婦們打成一片,后來當了漢王,當了皇帝了,更是沒有放過那些鶯鶯燕燕,一班只會爭奇斗艷爭奪老不羞劉邦的寵愛的女人,呂后也都忍了。可是,戚夫人和她們不同,她的手伸得太長了! 戚夫人不但享受現成的富貴生活,她還要摘下太子的桃子,這就不行了。或許是劉邦給她母子的寵愛太多,讓戚夫人的自信滿滿,她利用自己的優勢,成天給劉邦吹風,劉邦也很心動并且有了行動,幾次三番地把廢長立幼的事拿來朝堂上說。 雖然結果是劉盈的位子保住了,但是對于呂后來說,是可忍,孰不能忍?能歌善舞的戚夫人把老頭子劉邦迷得神魂俱失,那無所謂,反正沒有戚夫人,也會有八夫人九夫人什么的,但是太子位置不行,那是她拼盡一生得來的,是呂家全族用全部的資源堆起來的,這種斗爭,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沒有中間過渡地帶。必須弄死她,必須殺雞給猴看。 或許在呂后的心里,除了太子位之外,女兒魯元公主和趙王張敖的事情,也是她心里的刺。 咱們都知道,劉邦白登被圍,回來后劉敬提了個和親的意見,劉邦是直言要把魯元送去匈奴的,呂后只有這么一個女兒,自然不肯,她用眼淚保住了女兒,并讓她嫁給了張敖,成了趙王妃。后來,劉邦路過外黃,張敖恭敬接待,還送美女給劉邦,只是不知劉邦是想出氣還是被風吹了,不斷辱罵張敖,貫高等因此行刺劉邦,事后證明張敖毫不知情,呂后求情,劉邦無視,要不是貫高一人做事一人當,張敖未必有命在,不過,他的王位是徹底沒有了,而下一任趙王,正是劉如意,戚夫人的兒子。 也許這就是巧合,也許是劉邦為戚夫人母子的手筆,但無論如何,這種巧合,總是讓人尤其是呂后意難平。 坐享富貴榮華也就算了,可是她的女兒女婿被人冤,兒子太子的位置也要來搶,如此,不弄死她留著過年? 戚夫人看不清形勢,以為天下所有人都是如劉邦這般疼她,讓著她,所以她肆無忌憚地慫恿劉邦完成她的夢想,可惜的是,她野心太大,能力太小,又沒有忍耐,被關進了永巷,還要說大話等兒子來救,她根本不了解自己的對手,斗敗了,也沒什么奇怪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