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間千姿百態,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世界,出身不同,生活環境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對社會、對人生就會有不同的認知和態度。 01 對于有些人來說,愛抱怨仿佛是天生的,倘若我們把抱怨搬到職場上,那不僅不會博得同情,反而讓人更加厭惡。 那么,與其成天抱怨碰到不識才的老板、小心眼的上司,又或是有人給你穿小鞋,經歷同事間的種種矛盾,面對不公平的待遇,成為“怨婦”,不如趁早改變自己,這才是聰明人的選擇。 劉枚是某公司的小職員,來到公司也有一年了,漲工資卻一點苗頭也沒有。看到別人拿著比自己多的獎金,劉枚總是跟身邊的人抱怨:“成天累成這樣,也沒有多少錢,干個什么勁兒啊!” 日復一日,話最終傳到了經理的耳朵里。一次開員工大會,經理說:“我最近聽到一些員工抱怨工資少,加班多,現在想進這個公司的人很多,如果你們實在適應不了,可以選擇離職,如果你不想走,那就把事情做好,總之,我尊重你們的選擇?!贝撕?,劉枚再也不敢抱怨了,而是踏踏實實地把自己本職工作做好。 一年后,由于劉枚的出色表現,還是在年底的員工大會上,經理當眾表揚了她,并提到來年為她加薪。 當面對一切你所謂“不公平”的待遇時,倘若你選擇了抱怨,沉浸在消極的情緒里,那么你所經歷的這一切,對你的人生不會產生任何積極的作用,可以說你白白遭受了一場痛苦而一無所獲,最后還給人留下一個“職場怨婦”的印象。 02 不妨換個角度想想,當你想抱怨工資低時,先想想自己處在什么職位;當你想抱怨加班時,先想想為什么在工作時間內我沒有提早完成;當你想抱怨辦公室溫度低時,不如趁早為自己加件毛衣。 如果你想排解憤世嫉俗的情緒,想讓自己心平氣和,就不要抱怨,不要逃避現實。生活是主觀的,多數人愛挑剔、愛抱怨,拒絕接受現實的遭遇,卻不明白在自己滿腹牢騷、激動的時候,更會做出錯誤的決定。 經常抱怨的人缺少一顆感恩的心,他們看不到生活慷慨的賜予。因為不愿付諸行動不努力去改變現狀,于是沒完沒了的抱怨就出現了。長期的抱怨情緒,會使自己迷失前進的方向,使自己處于煩躁而消極的心態。 對于一個組織來說,抱怨更是不可接受的情緒。抱怨不但磨損每個員工的士氣,降低工作效率,而且是一個組織的腐蝕劑,把員工的思維方向引入歧途,最終會形成一個黑洞吞噬企業本身存在的良好氣氛。 管理學家指出企業存在正式組織和非正式組織兩種不同形態,而抱怨情緒通常會從非正式組織發源,不斷蔓延和滲透,最終如同染色劑一樣把公司本身存在的良好氣氛改變,讓企業大力宣揚的企業價值觀成為虛設。 03 而在現在這個商業環境日趨復雜,企業員工協作無比重要的時代,一時抱怨,最終會埋下無窮隱患。 所以,永遠不要帶著抱怨的情緒面對生活,即使生活給予你的是艱難與困苦。改變人生的態度,你就一樣可以將它們踩在腳下,提升自我。 抱怨并不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只能使人更加頹廢;抱怨只能繁衍過去的不幸,加重人的負面情緒和不滿情緒。抱怨已不止是人性的迷茫,更是人性的潰瘍。 不要抱怨太多,不要盲目地去羨慕別人,“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放下抱怨開始行動,耕耘好自己的一方田地。 抱怨終究不是辦法,亂抱怨瞎抱怨更是無聊透頂,哪個上司會喜歡這樣的你呢? 那么趕快擺脫你職場“祥林嫂”形象吧,何不做一個優雅的人,何不換一種思維方式,把抱怨換做你行動的動力,也許抱怨背后的那種思維會帶給你更深的體會,更美好的職場心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