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 起 “ 世上自古有道醫、中醫、現代醫學、 功能醫學等等醫之道。 我們每個人出生以后就進入社會, 醫生看病,天經地義。 實際上, 還有很多自醫——自己治自己的人, 他們在得病后, 開始研究自醫的方法。 本文介紹4位, 然后談談百歲優體人的自醫之道。 第一位 自學中醫治自己的化學家李寧 1962年畢業于武漢大學化學系的李寧先生,90年代到深圳特區創業,長期的工作過度勞累,心臟病、心力衰竭、器官衰竭,生命垂危。 60歲退休后住院求治,醫院多次發出病危通知書。 為了拯救自己的生命,61歲開始了自學中醫,自我診斷、自我配藥、自我醫治,從《醫宗金鑒》開始學習。 經過了十幾年中醫的調理和治療,使70多歲的自己和妻子——兩個生命垂危的老人,基本上恢復了健康。 近十年來,他嘗試了近200種中草藥,體驗過幾百種藥方,經常按壓近100個常用經絡穴位,救了自己的命,而所花的費用,每年不超過1千元,不要花國家一分錢的醫保費,確保了自己的健康。 而在自學中醫之前,他每年要花國家醫保費上十萬元,自己也要花幾萬元,可是花了這么多錢并沒有給自己買來健康,整天還處于生死邊緣,醫院的病危通知單,多次襲來。 十年的經歷深深地教育著他:自學中醫,學會給自己看病,學會自己調理自己身體的氣血和內臟平衡,對一個老人實在太重要了。 第二位 自己治好癌癥的 人民日報記者凌志軍 凌志軍,曾記錄下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的風云變遷。2007年,他被診斷為肺癌晚期并轉移顱內,醫生認為“活不過三個月”。 凌志軍把性命托付給自己,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康復之路。 抗癌成功后,凌志軍寫了一本抗癌感悟的書《重生手記:一個癌癥患者的康復之路》,出院時,凌志軍嘗試用一些純自然的方法恢復自己的體能。 他曾在一種“末日心態”籠罩之下,但也在不經意之間走上康復之路——他每天步行5公里。8000公里,就是他5年走過的路程。相當于從北京到拉薩一個來回。 現在的凌志軍好似一個得道的智者,樂山樂水樂于助人,喜歡攝影,喜歡以積極的眼光看待世界和人生。 從飲食和起居習慣開始,凌志軍徹底改變了自己的生活,他不再忙碌。對他來說,“時間不再是金錢,不再是完成工作進度的承載體,它不過是我告別死神走向康復的橋梁。” 他更多的時間是在戶外度過,在湖邊踏青,在林間漫步,在陽臺聽音樂閉目養神,眺望遠山近水和藍天白云。他享受陽光,也享受風雨雪霧。每天,他重視的五件事是:吃、喝、拉、撒、睡。 在吃的方面,要足夠雜,足夠粗,足夠素,足夠天然;他每天要喝2400毫升水;讓自己的排泄每天都有規律,同時觀察大小便的顏色和多少,間隔時間。 每天的睡眠不低于8小時。 春秋季節,盛夏9點之前和下午5點之后,他會來到戶外,裸露50%的皮膚曬太陽,就算不能補充維生素D,“我的生命再次被陽光照亮,生機和活力不知不覺重新回到我的身上。” 他還去一些氣候和空氣好的地方療養。還去了深圳東郊隱居,或漫步海邊,或在山間拾級而上。 第三位 在床上練保健功四十載的 109歲老人崔介忱 1909年出生的崔老今年109歲,在66歲退休前也有疾病與老化現象,但后來身體發生徹底改變。 退休前的老花眼、青光眼無藥而愈,現在能讀書能看報,沒有去過醫院,沒用過健保卡,雙腿份開近180度,彎腰向前,頭輕鬆碰到地面,腳拿起來掛在脖子上。 身體如幼兒般超軟,體力超好,可伏地挺身108下,一口氣能憋一小時。 CCTV4采訪過老人,只見老人穿著整齊(穿西裝結領帶),身體挺拔,沒帶眼鏡,沒有假牙,聽力正常,聲音宏亮,頭腦清楚,態度謙虛。 老人講關鍵在于:退休后即開始每天不間斷的運動。晨起先開窗戶,讓氣流通,接著在床上做“保健功”。 這套“保建功”是民國22年,崔介忱得清涼寺的光明法師所傳授 一共19式,針對身體方方面面,很好用。
第四位 癌癥痊愈的李開復 從2013年得病到2015年6月30日李開復腫瘤消失。李開復給身體的第一項承諾與改變,就是好好睡覺。其次運動無比重要,有氧運動是促進癌細胞凋亡的良方。 不管中醫、西醫還是自然療法醫生都告訴他,運動無比重要。 有氧運動不僅可以促進脂肪燃燒而達到減肥的效果,還能促進癌細胞凋亡,也是活化自然殺手細胞的良方。 患癌后,他不再開車,也沒有司機,就盡量走路;要去較遠地方時才搭地鐵或出租車,這么一來,走路的機會就更多了。 他的經驗:
身邊的例子 一位童伯伯上大學因身體原因推遲兩年畢業,從此上班后注意加強鍛煉,到退休竟然沒有得過一次病、進過一次醫院。 退休后堅持每天曬太陽、走步,現在80多歲,睡覺無夢一睡到天亮。 還有一位企業高管,一次重病后,每天到公園走40分鐘,雷打不動。 全方位注重身體健康,身體越來越好,精神越來越好,事業越來越棒。 還有一位科學家,早年從一位大師那里學習了靜坐的本事,每天都靜坐幾次,充充電,什么時候和員工工作都精神矍鑠。 自醫道填補治病的空白 當然,我們身邊也有這樣的例子,得病就靠醫院,靠吃藥,靠手術,靠專家,靠療養。 幸運的人常年處在醫藥維護下,身心疲憊。 自醫并成功的人,可以說非常少見。 相對于道醫、中醫、西醫、功能醫學來說, 自醫僅僅在零散、個人中間實施,是因為沒有理論、沒有學院、沒有支持、沒有設備。 但是唯有自醫,方為治未病之道。 「自醫道」借助傳統智慧與現代科技,總結出六大處方,為大家提供理論與技術支持。 不能等有病才想起自醫,百歲優體人將和您一起,研究自醫、享受自醫,活到百歲,享受美好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