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市場上層出不窮的貸款產品,本就讓借款人頭暈眼花,再加上各種貸款機構的信貸經理運用話術一“介紹”,很容易一不小心就掉坑里,等借款人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為時已晚。 其實,對于貸款,大家關心的問題有很多,最多的無非都圍繞著“利息”: “利息是多少?” “利息高不高?” “怎么宣傳的利息和實際簽約利率不一樣?” “真實的利率到底怎么算?” …… 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關于貸款利息的那點兒“坑”。 貸款利息的分類及換算 貸款利率是銀行等金融機構發放貸款時從借款人處收取的利率。 通常分為:日利率、月利率、年利率 年利率(%)=日利率(‰)×360=月利率(%)×12 月利率(%)=日利率(‰)×30 有人肯定會問:“那民間說的幾厘積分是怎么回事呢?” 這很簡單,民間說法月息8厘,就是月利率0.8%,換算成年利率就是9.6%。 如果說月息2分,就表示月利率為2%,年利率就是24%。當然這是非常非常高的利息,作為借款人,通常情況下是不會選擇如此高額利息的貸款產品。 這時候,大家可能會覺得貸款利率十分簡單,只要按照信貸經理報出來的利率進行換算就可以了,對比之下選擇年利率低就好了唄。 但是,大家仔細想想,為什么這一類高利息產品明明應該無人問津,但是依然在市場上十分火爆呢? 也許你會說“肯定是這個人資質不好,只能選擇高利息產品”,也許你還會說“大概是這個人需要資金很著急,所以才選利息高的”…… 并不完全是這樣,這其中的隱藏的套路,讓小編帶你撥開層層迷霧。 圖源網絡 | 侵刪 還款方式的選擇 要知道利息怎么計算,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下還款方式,因為不同的還款方式,其利息是完全不同的。 等額本金指將貸款本金除以還款月數,每月歸還固定的本金,支付剩余本金的利息,貸款利息隨貸款本金的減少而減少,總還款額隨利息減少而遞減。 其優勢在于:無論提前還款還是一直月供下去,等額本金所付的利息都會減少,因為是按照你欠的本金計算利息的,你每月都還了本金,利息就越收越少。 其劣勢就是前期月供比較多,還款壓力大,且每期還款金額不一樣,不方便借款人記憶。 接下來,給大家看看等額本金每月還款金額的計算公式: 每月還款金額=每月應還本金+每月應還利息 每月應還本金=總本金/還款月數 每月應還利息=(總本金-累計已還本金)×月利率 大家舉例說明: 小王貸款10萬元,期限3年(也就是36期),貸款月利率為0.8%(年利率也就是9.6%) 我們可以計算出以下數據: 第一期 每月應還本金=100000÷36=2777.78(元) 第一月應還利息=(100000-0)×0.8%=800(元) 第一月還款金額=2777.78+800=3577.78(元) 第二期 每月應還本金不變:2777.78(元) 第二月應還利息=(100000-2777.78)×0.8%=777.78(元) 第二月還款金額=2777.78+777.78=3555.56(元) ……剩下的大家以此類推…… 當然,這是讓大家了解這種還款方式的利息計算方法,并不是讓你自己去硬算。目前有許多APP(搜索利率計算,可查到許多)可以幫你計算,大家下載之后,輸入對應的數據,便可得到一張還款計劃表,上面可以清楚看到每月還款金額的構成以及總利息。 (大致內容如下圖,已省略后面期數) 等額本息指在還款期內,每月償還的本金和利息是相同的,但是本金和利息的構成是變化的。 其優勢在于:每個月還款金額一樣,方便記憶,且還款壓力相對較小。 其劣勢在于:無論提前還款還是一直月供,利息都會比等額本金的高,因為是先收利息再收本金,如你貸款10年,還了兩年后提前還款,你會發現好像根本都沒還過錢一樣,因為你的月供頭兩年基本上80%都是利息,如果你還了5年后,基本10年的利息也收完了,你提前還款已經沒什么意義了,因為剩下的都是本金。 那么我們再看看等額本息的計算公式: X:每月還款金額 A:貸款總本金 β:月利率 m:總期數(幾個月) 繼續舉例說明: 小王貸款10萬元,期限3年(也就是36期),貸款月利率為0.8%(年利率也就是9.6%) A=100000(元)β=0.8% m=36 我們可以計算出每月還款金額: 同樣,這種計算方法我們只做了解,具體的計算也可以運用APP解決的。同樣附一張表,大家可以了解一下,具體的構成。(已省略后面期數) 說完這兩種還款方式,就是為了告訴大家一個不爭的事實:在本金相同的情況下,它們對應的利息是不同的。 所以,大家在貸款簽約的過程中一定要看清楚,究竟選擇的是哪種還款方式,再利用上述方法或相關APP去計算利息。 注意,無論信貸經理給你用任何所謂簡便方法計算,你一定要私下自己再按照上述的方式再算一次。 為什么小編要強調這一點呢? 當然是為了教大家“防套路”。 利率計算中的“套路”究竟是怎么回事 所謂“利率套路”,就是信貸經理們經過一番所謂的“簡便計算”,再利用天衣無縫的話術,高利率變成了低利率,讓你在渾然不知的情況下簽下了貸款合同。 接下來,小編將帶大家擦亮眼睛,看清真相。 目前,市面上某銀行的信貸產品號稱月息8厘5,但事實上很多客戶貸款之后才發現,“誒?怎么月利率變成了1.53%?” 這就意味著,這款產品的年利率高達18.36%。 那為什么簽合同前就沒發現呢? 小編也私下做了小小的調查,許多客戶都說“簽約的時候,核審人員告訴我月息是1.53%,我也不想簽,但是我的信貸經理教我用簡便算法算了一下,發現月息還是8厘5,所以就簽了。” 這其中提到的“簡便算法”到底有什么魔法,能讓月利率1.53%變成月利息0.85%呢? 小編將舉例為大家說明(注意,信貸產品的還款方式都是等額本息). 小王貸款10萬元,期限3年(也就是36期),貸款月利率為1.53% 由此可知,每月應還3633.32元,三年下來的總利息為30799.52元。 再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信貸經理們的神奇算法,究竟是怎么化“高息”為“低息”。 首先,他們也會給你一張還款計劃表,也和上圖類似。 接著,他們會給你計算如下步驟: 月利率=總利息÷本金÷總期數×100% =30799.52÷100000÷36×100% ≈0.85% 乍一看,覺得有理有據,客戶就算心里覺得哪里不對,但又說不出個究竟,在這種又需要資金又迷迷糊糊的狀態下,很容易就會簽下合同。 那“坑”在哪里呢? 這里的“坑”就在于,算法就是錯誤的。在上述給大家科普的內容中,小編一再強調不同還款方式的利率計算方法是不同的。 信貸經理給客戶展示的這種算法,對應的還款方式為——等本等息。 何為“等本等息”? 每月還款本金相同,利息也相同。 比如小王貸款12萬元,貸款2年(24期),月利率為1% 那么可以得出: 每月應還本金=120000÷24=5000(元) 每月應還利息=120000×1%÷12=1000(元) 月供=5000+1000=6000(元) 等本等息這種還款方式十分不利于客戶,因為你每月不斷還入本金,利息卻還是按照最初的總本金來計算。這就意味著利息不會因為本金的減少而減少。 簡而言之,除了第一個月你應還全部本金的利息,剩下每月你都在多還錢! 回到某銀行的例子,我們可以發現,信貸經理將等本等息的月利率套在了等額本息的月利率上,這本質上就是“披著羊皮的狼”。 綜上所述,這便是利率計算中的“套路”。 怎樣快速“防套路” 小編再次強調:無論什么貸款,務必再三確認還款方式,根據對應還款方式算出具體利息。 最后,再教給大家一個秘密小方法,讓大家在面對信貸經理的話術,能夠快速得出一個大概的真實利率: 實際月利率≈口頭月利率×2 假如口頭上告訴你是月息6厘,那你可以估算為月利率1.2%。這只是行業內部人士總結出來的經驗,并不一定準確,因為信貸經理們的口頭利息有時候可能更低。若需要更詳細的還款數據,大家可以利用相關APP或者EXCEL的IRR公式計算得出。 最后,小編還是再次強調 貸款套路多,融資需謹慎 |
|
來自: thqdybn1va > 《股票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