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孫成列介紹有關情況 1月6日上午,煙臺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2019,高質量發展這一年”系列新聞發布會——經略海洋專場,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孫成列就煙臺市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情況做了新聞發布—— 
發布會現場 1 目前,全市擁有省級以上海洋牧場30處,其中國家級14處,占全國總數1/8,數量居全省首位,海洋牧場總面積超過105萬畝,海洋牧場產業鏈產值突破500億元。 新增省級海洋工程技術協同創新中心8家,總數達到19家,占全省1/3。 設立了總規模10億元的煙臺經略海洋產業投資基金,首期規模1億元,主要投向海洋牧場、海工裝備、海洋科技、海產品養殖、生鮮加工等。 用好信息手段,打造“智慧牧場”。先后投入近億元,整合牧場數據資源,完善海洋生態環境在線監測、海洋牧場觀測和海洋經濟運行監測網絡,搭建海洋綜合管理大數據平臺,支持海洋牧場實現“可視、可測、可控、可預警”。 加快推進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綜合試點工作,集中培育萊州灣東部、廟島群島、四十里灣、丁字灣等4條海洋牧場帶。 萊州灣東部海洋牧場帶,以萊州明波、藍色海洋等企業為龍頭,建設海洋牧場和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打造新型海岸帶田園綜合體。 廟島群島海域海洋牧場帶,以長島弘祥、長島佳益、中集藍等企業為龍頭,建設海洋牧場和深遠海裝備融合發展示范區,打造海洋生態文明綜合實驗區樣板。 四十里灣海洋牧場帶、煙臺南部海域海洋牧場帶,以煙臺清泉、山東海洋、富瀚海洋、恒源生物等企業為龍頭,建設海洋牧場和濱海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打造宜居宜業宜游城市新亮點。 全面啟動10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項目建設,目前,長島宏祥、萊州明波、富瀚海洋等5個項目提前建成運營。2019年5月25日,中集來福士自主研發設計的深遠海智能化網箱“長鯨1號”在長島投產,創造了兩個世界第一和五個全國第一,成為引領全國海洋牧場建設的示范工程。 2020年,總投資3億多元的10個示范項目將全部投入運營,以點帶面,逐漸形成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三產融合試點牧場,為全省乃至全國探索海洋牧場多元融合發展提供煙臺經驗。 把海洋牧場建設作為推進漁業轉型升級的主引擎,示范推廣“海工 牧場”、“陸海接力”、“大漁帶小漁”綠色健康養殖三大模式,將水產養殖、精深加工與旅游、文化、康養等深度融合,加快海洋漁業由單一產業向全產業鏈融合發展轉變。 在全國率先建造半潛式、自升式海洋牧場多功能管理平臺以及深遠海智能網箱等,加快現代漁業向深遠海域拓展,全市已建成海洋牧場平臺12座,在建平臺6座、網箱7座。 大力發展陸基工廠化循環水與深水網箱融合養殖,通過陸基、海基“無縫銜接”,實現了斑石鯛等名貴品種“南魚北育、南魚北養”。全市名貴魚養殖水體達200萬立方米,年產量達到2.6萬噸、產值12億元。 開發區藍色種業硅谷、萊州蛤蜊小鎮啟動建設,全市新增全國示范推廣水產新品種3個,總數達到8個,約占全國的1/6。全市新增省級水產原良種場4個,省級以上總數達到21個,數量全省最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