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窮人家的浪蕩子,到中國第一名相,他身上不乏缺點。 膽小怕死、愛貪小便宜,喜歡炫富,最大的毛病就是喜歡抱怨。 但是,比他小了172歲的孔子說他:“一匡天下,民至于今受其賜。” 司馬遷稱他是中國第一賢者。 有人說:他是中國思想百家爭鳴的源頭。 他是安徽潁上人,距今已有近三千年之久。 他的名字,是管仲。 成就一生功業只因為交了個朋友 管仲一生被歷史銘記的只有兩點:一個是他的思想和成就,還有一個就是他會交朋友。 管仲本是窮小子,家中太窮,實在生活不下去了,出去找活兒,卻病倒在異鄉的客棧,已經瀕臨死亡的線上。 一個同鄉恰好也住進這家客棧,知道這個情況,什么也沒說,貼身照顧了他一個月。 病好之后,管仲和這個同鄉做生意,拿的本錢少,卻在每一次分紅的時候拿大頭。 連伙計們看不過去,同鄉則說:他家貧,多拿一點是為了補貼家里,很正常。 生意失敗了,他們一起參軍,每一次沖鋒,要么裝死,要么還沒遇到敵人就逃跑,每次都是同鄉幫他掩護。 同袍看不下去,同鄉則說:不肯拼命是因為孝順,家有老母,他一旦戰死,就沒人奉養。 后來,管仲做了官,每次都因為表現一般而被免職。 認識的人都恥笑他,同鄉解釋說:并不是干不了,只是這些小事并不適合他的才能罷啦! 日后他飛黃騰達,青云直上的時候,周圍迎合的人不少,他的心底卻知道,他的這個同鄉才是他真正的朋友,并讓這個同鄉一生富貴。 因為這個飛黃騰達的位置也是同鄉推薦和相讓的。 你讀到這兒的時候,當然知道我說的就是三千年前的偉人管仲,他的同鄉就是鮑叔牙。 或許沒有鮑叔牙,他被歷史湮沒如同粉塵,病死在客棧,窮死在山野,戰死在沙場,還有可能因為貪污被殺頭。 至少,沒有鮑叔牙推薦他輔佐齊桓公,他已經因為刺殺就在監獄中被殺頭了。 如果這樣,大概也沒有人知道這個成就春秋第一霸業的名相。 他們之間的友情也傳誦了三千年,被稱為朋友之間最高的情誼。 被娼妓行業奉為祖師爺 管仲的名字叫夷吾,“仲”老二也,所以孔仲尼,也被稱為孔老二。 輔佐齊桓公的幾十年,他是最牛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留下了其在政治方面最寶貴的思想和成就。 最有意思的事情則是他開創了中國的娼妓機制,辦了中國第一所妓院,一直到解放后消滅娼妓制度之前被奉為祖師爺。 因為齊國在管仲的管理下,基本上不需要齊桓公做什么,以至于當個一方諸侯只需要享受即可。 男人,酒色財氣四個字,美酒、財富應有盡有,剩下享受的就是美色,“后宮佳麗三千”據說就是從這而來。 等到厭倦美色之后,就想享受權勢的威風,微服私訪成了一大愛好。但是走到街上才發現,很多青壯年竟然沒有結婚。 齊桓公就問管仲這是什么原因,管仲開玩笑說:大概是女人都在后宮吧。 這種事情當然有原因,齊國富裕,自然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在這里尋找機會,另一方面是戰爭中女俘仍然集中在大量貴族手中。 管仲也意識到大量單身男青年對社會治安會造成不好的影響。 《戰國策·東周策》記載:“齊桓公宮中七市,女閭七百,國人非之,管仲故為三歸之家,以掩桓公。”因“女閭七百”之說,“女閭”一詞也就成為娼妓居處或妓院的代稱。 《韓非子·說難》云:“昔者桓公宮中二市,婦閭三百。”婦閭即女閭,“女閭七百”亦常傳為“女閭三百”。 從國家妓院到最后開放的私人妓院,出現了延續中國兩千多年的娼妓行業。 娼妓從業者對管仲作為祖師爺崇拜起始時間無從考究。 但在考據學出名的紀曉嵐明確指出,娼妓祀奉的行業神是管仲,且管仲作為娼妓的行業神,可看作各種行業神信奉的典型: “百工技藝,各祠一神為祖。倡族祀管仲,以女閭三百也。伶人祀唐玄宗,以梨園子弟也。此皆最典。” 一想到寫下洋洋灑灑的十六萬字《管子》,并被孔子認為是思想開蒙的著作者,竟然被千萬娼妓膜拜,讓人啼笑皆非。 阜陽管仲齊桓公對飲像 他是傳統文化的開源者 在從西周王室衰落到春秋過渡的時代里,還沒有出現百家爭鳴,也沒有所謂的孔孟、老莊,儒家、道家還沒有出現。 一個巨大的思想空白的中國,出現了一本思想巨作,24卷,85篇,16萬字,記錄了管仲一生的思想和功績。 管學是中華國學之祖。主席曾近十次引用管子名言談治國理政,他引用管子的話說:“以天下之目視,則無不見也;以天下之耳聽,則無不聞也;以天下之心慮,則無不知也。” 在主席多次談到核心價值觀和管子理論的關系時,認為儒家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心、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源于管子。 談到經濟繁榮和民本的思想,大概很多人會想到儒家孔孟。 事實上,管仲做了齊相后,第一件事是發展經濟,認為治國必先富民,提出了“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的傳世名言。 管仲還第一個提出了以民為本的思想,提出“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 重視商業發展,很多人會想到讓秦國一統六合霸業的商鞅。 在奴隸制沒有向封建制轉變的時代里,管仲就提出了重視商業交易,甚至通過商業的交易,財富逐漸從其他國家流入齊國。 這也讓齊國稱為春秋第一個霸主。 關于老莊的“無為而治”的思想。但在《管子》一書中,基本上將后世的“黃老思想”進行了完整的概述。 在沒有法家的時代里,他提出“依法治國、富國強兵”。在逐步流動的社會化中,他開創了影響中國兩千年的戶籍制度。 孔子的《論語》中四次提到管仲:“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至于今受其賜。” 司馬遷在《史記》中說:“管仲,世人都稱他是賢人。” 傅咸《感別賦》中說:“悅朋友之攸攝,慕管鮑之遐蹤。”后人常用以比喻交誼深厚的朋友之情,并有“管仲樂毅”之美譽。 梁啟超評價管仲為“國史上第一流人物,中國之最大政治家,而亦學術之思想界一巨子也。” 管仲這位春秋初期的先哲,被評價為中國罕見的集立德、立功、立言為一身的歷史人物。其理論博大精深,罕與倫比,涉及到政治、軍事、經濟、倫理、道德、外交、教育等方面。 安徽潁上縣管谷村的管鮑祠 兩千年來,中國形成的三條文化線中,黃河文化的代表:齊魯文化;楚文化的代表:長江文化;中原文化的代表:淮河文化。 管子思想代表著淮河文化,孔孟思想代表著齊魯文化。管子文化是孔孟為代表的齊魯文化的先驅和來源。 孔子帶著弟子周游列國時,來到潁上,專門到管谷村,進行訪問,還要住上一宿,代表師禮。 如今,三千過去了,百家爭鳴中,管子學說出現大量的分支:農學、商學、儒家、道家、法家、桑家...... 經歷三千年的變遷,從浩瀚的中華文化中,再看那個站在山東海邊的瘦高的老人。 仰慕、膜拜、欽佩、感恩。 |
|
來自: 昵稱3290180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