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然后主動去學習,而不是每天都需要爸爸媽媽督促是很多家長夢想的事情,可是又有多少個家長真真做到。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能完成家庭作業已經是焦頭爛額了,更別期望增加其他的學習了。我覺得其實這些都是家長自己造成的,主要的原因還是在家長身上。 01、家長包辦一切,孩子自己卻置身事外。我接手過一個孩子,家長就是特別讓我覺得不可思議。 剛接手孩子的時候是四年級,有一天晚上11:30,還能接到該孩子父母的電話詢問當天的作業,我非常的驚訝。原來孩子一直都依賴家長下班后通過微信群問作業,自己從不抄作業登記。當天家長加班,回來晚了。群里沒有人回復,只能硬著頭皮打電話給老師問作業。一個四年級的孩子,每天的作業都是家長問了才知道。家長卻一直縱容孩子的這種行為。 學習究竟是孩子自己的,還是家長大人的呢?從睜開眼睛的那一刻到晚上睡覺的前一刻,所有的事情都由父母跟蹤服務,孩子都不用思考的,完全都是依賴大人的幫忙安排。試問,孩子的大腦里面會有“學習是自己的事情”的概念嗎? 要想孩子有自我學習的意識,就要懂得從孩子的學習中抽身出來。家長做自己的事情,孩子的事情讓他獨立去完成,各司其職。有些家長擔心,作業完不成第二天老師會投訴啊?我可不想接到老師的投訴電話。老師,也是人。我們可以跟老師溝通孩子的問題,做好溝通就可以的事情。孩子的培養只有那么短短的時間,需要培養的是孩子獨立的人格,自我的學習意識。兩者權衡之下,一次兩次的投訴不是芝麻小事嗎?讓孩子自己去承擔自己的責任,從而改變一個孩子的行為習慣,不是更有價值嗎? 02、放大孩子的學習成就感。我們大人在工作的時候,最開心的一刻是什么時候?就是感覺到自己特別有成就的那一刻,或者是被人肯定的時候。當我們處于一種愉快的心情狀態下,我們做事情就特別積極,即使工作特別累也感覺動力滿滿。孩子也是一樣的,為什么你的孩子就是不喜歡學習?學習對他來說,就是一種痛苦呢? 對于孩子的一點學習的細微進步,大人都可以挑出來,及時地進行表揚和鼓勵,讓孩子感受到學習帶來的成就感,進而大腦中都會記住學習的一種樂趣,記住這種學習的快感,而不是一直都是苦的記憶。孩子才會主動地去學習。 班里有一個基礎比較差的孩子,有一次我覺得他能很好地完成了作業,而且作業做得還是很工整的,那么我就特意在同學們面前表揚他,有進步。同班同學都齊刷刷地望向他。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可是自從表揚后,往后他都可以努力聽課,基本上能完成作業不再拖欠。 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注和表揚,這是他成就感最重要的獲得渠道。在家里也是一樣的,也許你對孩子細微進步的放大,孩子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出來了,他就逐漸愛上了學習。 03、制作一個進步的榮譽墻。現在的學校班級老師都會定期舉行一些書寫展示或者優秀習作展示,把一些好的書寫作業或者文章貼在教室后面的展示區,讓孩子們看。 這其實就是一種放大孩子的成就感的做法。在家里,我們也可以這樣做。畢竟孩子是自己的,孩子的一點點進步我們做家長的應該是最敏感的才對。 孩子的作業比上一次進步,考試比上一次進步,我們都可以貼在墻上,讓孩子你自己看看自己的每一次的進步。切身感受自己努力得到的回報。孩子會逐步地改變自己對學習的看法,逐漸地喜歡上學習。 04、大人控制自己的情緒,與孩子平等地進行交流。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都會遇到很多挫折。很多家長都會標榜“我這是為你好,我是過來人,我不想讓你多走彎路”。可是,很多時候,孩子就是不聽,頂撞大人,使得大人瀕臨崩潰,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我覺得這個主要就是大人依然是把自己擺在了比較高的位置,而沒有真真地從心底里認為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人,應平等地進行交流。 很多時候,當我們大聲吼叫的時候,孩子也會提高聲調來跟我們對抗,最后兩敗俱傷。孩子只會走到我們的對立面。當出現這樣的情況的時候,你想讓孩子學習,孩子就更加不會學習了。 要想我們自己的孩子能有意識到學習,就要從平等地交流開始,讓我們的教育理念和想法真真地被孩子所接受,得到孩子的認同。 這些是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小小的體會,孩子的學習過程和教育過程真的是很漫長的,我們需要多點審視自己,從改變自身開始,才能影響到孩子,而不是一味去要求孩子做到。當孩子不認同大人,說教再多也是沒有用。 |
|
來自: 九龍山書院 > 《A.我的最新收藏》